客座评论:香港民主化仍然前途可期 | 评论分析 | DW | 20.04.2021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评论分析

客座评论:香港民主化仍然前途可期

对于黎智英、李柱铭等9名香港民主派人士被判刑,政论家邓聿文指出,这是北京和港府最新一次对香港反对派的秋后算账。然而,虽然香港民主化遭遇空前危机和挑战乃是不争之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香港民主化已经终结。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可预见之未来,香港民主化是可以起死回生、前途看好的。

历经2014年的香港占中和2019的反修例抗争两场运动的洗礼,民主信念在700万港人的多数扎下了根。正是恐惧于这点,北京去年在全体港人以及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头上高悬国安法的铡刀的同时,亦在酝酿通过重构香港选举的制度规则,加入爱国者--实际是爱党者--治港内容,从根本上掏空香港选举本已稀薄的民主化因素,要把香港特首和立法会的选举完全掌控在手上。

Hongkong & Sicherheitsgesetz China | Chinesische Flagge

在去年7月颁布港区国安法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3月底又大幅修改了香港《基本法》有关特首及立法会选举制度

人大常委会3月修订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除了将立法会议员由70席增至90席,选举委员会规模由1200人增至1500人外,两个最重要的改动,一是增加选委会的甄别机制,扩大其权限,让选委会决定什么人可以当选什么人不可当选;二是取消区议会,把它改组为类似社区服务机构,并大幅降低直选议席。

按照这个选举规则,分区直选20席即使全由泛民包揽,再加上功能组的一些议席,泛民也不可能过半。这就是北京打的如意算盘。

然而,就算北京如此处心积虑,它还担心香港市民不去投票或投白票,会撕下它所谓的"民主外衣",于是在上周港府向立法会提交的有关选举的修订草案里,新增了一条"禁止在选举期间借公开活动煽惑他人不投票或投白票、废票"罪,犯有此罪,最高刑罚可判监禁3年。

这个增加的罪名,实反映北京和港府也知道对自己这套扼杀香港民主的做法,是师出无名,没有信心、不受欢迎的,因此要动用入罪的方式来对付反对它的市民的流氓行径。

北京摧毁香港民主的手段和部署,看起来来势汹汹,也的确使香港一度成势的民主化怒潮陷入低谷,很多人基于各种考量,暂不涉足民主抗争,其中包括反对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宣布退出或解散组织,出走海外等,我们需要承认这个现实,可也不要对香港民主化完全灰心。若被北京的这一通操弄就认为香港民主没有希望,正好中了它的圈套。北京就是要香港市民生出这样的想法,从而不过问政治,埋头经营自己的小日子,将香港变成一个和内地完全一样的城市。

Hongkong Justiz-Verfahren gegen Opposition | Jimmy Lai

黎智英、李柱铭等9名香港民主派人士被控2019年8月18日组织及参与未经批准集结,4月16日被法院判刑

为何香港说香港民主未来仍大有希望?

香港民主未来仍大有希望,不只是说说,为在目前这个困难的时刻鼓气,而是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事实依据的。首先,民主化有高潮和低估乃正常现象,民主是一个艰苦的事业,有曲折有弯路,追求民主必然要有这种思想准备,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尤其是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民主的弯路可能比以前要长。

其次,要看到当下整个国际大环境对香港民主化的有利因素。最大的有利因素,就是在美国带动下,整个西方对中共的本质进行了重新认识,民主和专制的对抗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大陆和香港都会带来一些改变和冲击,而这些改变和冲击有可能孕育民主化的新契机。

再次,在北京的进攻面前,香港民主力量暂避其打击,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也是明智选择,没有必要做无谓牺牲。

最后,在北京全面管治香港后,香港内部各种势力也在分化重组,它们同北京的关系也在变化,新的矛盾和冲突会出现,香港反对派可以利用这些矛盾和冲突,扩大反共联盟力量,待时机来临再出击,那时变局或许会到来。

北京试图用经济来解决政治认同问题

从北京的角度看,它之所以要对选举制度进行重构,规定爱国者治港,是因为它认为在搞定了香港的政治之后,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发展经济,解决香港民生的问题上,让香港的全民共识不是去关注政治,关注香港的民主化,而是关注如何拼经济。

也就是说,北京解决香港问题的思路,仍是用经济来解决政治认同问题,在它看来,经济依然是根本的,经济没有起色,政治就会出问题。而香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生态脆弱,广大市民尤其年轻人在中国加速崛起的十几年中没有享受到发展的福祉,这是香港闹民主的根源。因此,要发展香港经济,就要政治上安定,在搞定政治后,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用经济受益助推政治认同。这是北京一贯的思路。

在北京改变香港选举制度后,未来新选举产生的香港行政、立法因为亲北京,有可能比以前有动力去推动香港艰难的社会、经济、民生改革,包括土地房屋改革。再加上北京的配合,有些经济和民生问题有望会得到部分解决。但是,香港过去经济结构调整不了,民生问题大量积累,根本原因是和北京关系密切的香港既得利益集团,其中主要是房地产和工商金融两个利益集团不愿改变,港府也没有意愿和能力去处理,这个问题在新的港府和立法会后依然会存在。

如果北京的挤压力度过大,势必会触动这些利益集团,遭到它们的阻扰,如果力度过少,也就陷入过去的瓶颈。

以香港特首的选举来说,过去香港地产商对此有很大影响,尽管香港特首选举被称为"小圈子"选举,但主要地产商的地位仍举足轻重,可直接或间接左右工商、金融和部分专业领域的选举委员,足以成为"造王者",这在以前很长时间都是这样,北京要推荐人选,必定要先考虑主要地产商等"造王者"的态度。现在北京在改造后的选委会,大量加入了可由中联办直接控制的组别,商界对特首选举的影响力将随之大减。从这个角度看,北京的目的不只是防范香港的民主反对派,也是要减低对香港地产商的依赖,日后无须与香港商界结盟,也可在港为所欲为,为自己增加安全系数。因为北京知道,它不能完全驾驭香港工商金融界特别是地产商,而后者出于自己的利益需求,也在北京和香港民主派之间进行投机。

让北京难以彻底驯服香港利益集团的更深一层因素,是在中美对抗的背景下,北京还需要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来做很多事情,还需要维持香港国际中心的角色和地位。因为不管深圳或上海如何开放,北京都不可能把它们变成资本主义,达到香港那样的开放程度。而像人民币国际化、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内地企业走出去、中企的融资问题、香港发挥国际仲裁中心作用等等,都是内地任何大城市在较长时间扮演不了的。

尽管香港受美制裁,其金融中心地位亦会降低,但不大可能在短期里完全被东京、首尔或新加坡取代,而且北京也会用各种办法死保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这样,香港在一段时间内依然可以为内地提供很多服务和作用。而这个作用也正是香港的利益集团可以用来反制北京的地方。

由是观之,北京和香港利益集团的博弈随着前者管治的强化势必会加剧。虽然香港的地产商和工商金融界表面上对北京已经臣服,但北京在内心里是不信任他们的,它知道这些商界人物一个个都首鼠两端,见风使舵,唯利是图,有好处才会跟着走,一旦要他们把好处吐出来,从他们身上榨取利益,肯定和北京就不一条心。这在香港的反修例抗争中已经出现过。虽然亲中共的舆论不断放话要香港的地产商在这个大是大非前表态,反对香港抗争,可地产商们就是迟迟不表态,直到最后逼得没法,也是抗争走向激进化才勉强表态。当时就引发北京不满。所以,北京会向香港派驻自己的工商人马,贯彻自己的意志。

事实上,北京早在这样做。上世纪80年代前,香港工商界由英资集团掌控,之后变成由李嘉诚为代表的香港财团操控,但现在则是中资企业在支配香港。

如果北京再对香港商界和财界步步紧逼,就必然同香港本土的地产商和财团产生更大的矛盾和冲突,已有地产商公开表达了对北京进一步打压的忧虑。一位地产商最近撰文表示,若北京为解决香港的住房问题直接施压地产商从他们囤积的土地中拿出部分来投放市场,这是违背市场做法的,言下之意是预先警告北京不能做得过分,否则香港地产商对北京会有异心,不配合在港的管治。

因此,尽管香港的民主化正处艰难时期,但上面的分析也告诉我们,新的机会还是有的,潜在的民主队伍仍然在扩大。面对北京对香港民主化的蛮横钳制,旧的激烈的抗争代价太大,可能已经不适合,需要寻找新的抗争形式反抗北京的压迫。这同样是一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对派在精神和意志上要公开藐视中共的暴政,相信风雨过后,香港的民主势必会以一种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并引领中国走向民主。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