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教育

客座评论:德国大学能否在美中对抗中渔利?

2019年7月8日

说起留学,大部分中国人的首选是英美等英语国家。但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之下,经济学者沈凌却认为,中国学子们不妨将德国大学也列入考量之中。

https://p.dw.com/p/3LVMs
Deutschland Universität Vorlesung Dozent
世界前200名的大学,欧洲非英语国家占比约三分之一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F. Stratenschulte

(德国之声中文网)每年到高考的时候,中国总是有大量的有关于衡水中学之类的"高考工厂"的新闻和评论。今年亦如此。因为在给定规则之下,市场竞争总是有优胜劣汰。这一类高考工厂就是在应试教育的规则之下的优胜者,他们把复习应考的管理机制发挥到极致,从而得到最高的升学率。就像是给苹果代工的富士康,通过独特的管理手段,把生产差错率降到最低,把性价比提到最高。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

可以"非议"一下的,也许是应试教育这个规则本身。但是这个话题已经很老,读者早就没有了兴趣。不少人知道应试教育的弊端,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大学如此稀缺的情况下,应试教育倒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机制。如果照猫画虎去学德国或者美国的招生机制,恐怕更加会天下大乱。

那么,是不是还有一个可能性,在短期内不能迅速改变优质高校资源的约束下,避免踏入高考工厂的梦魇呢?笔者觉得,出国留学是一种选择。这几年来,中国大陆留学人员迅速增加,每年的增长率高达30%,整体规模已经达到当年大学录取人数的8-10%左右。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比例。但是很可惜,这几年来,中国人的留学目标国,一直集中在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吸收了大约90%的中国留学生。

一方面,这样的留学生,几乎等于给美国大学送钱。因为大学是一个典型的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的产业,增加一些学生并不需要多多少教学设施,所以,中国学生可以说是解决了不少美国大学的财政困境。另外一方面,大量的中国学生进入美国的各个研究领域,反倒是激起了美国政府的警惕。在当下美中关系日益紧张的前提下,不少煽动对华裔学生和教师的仇恨的言论流行于世,以至于MIT的校长都出面抗议,反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所以,对中国学生和家长而言,确实已经到了需要好好反思的阶段:真的只有美国大学,才是你出国的唯一选择吗?

留学为何非去欧美?

Berlin - Lesesaal, Zentralbibliothek der Humboldt-Uni Jacob-und-Wilhelm-Grimm-Zentrum
洪堡大学图书馆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J. Kalaene

其实,每年世界大学的排名都告诉我们,世界前200名的大学,欧洲非英语国家占比并不低,大约三分天下有其一。尤其是德国这样的国家,中国人都喜欢德国的产品,因为"德国制造"象徵着高质量。而实际上,德国大学才是真的高质量。我们人人都知道的北京大学,就是在老校长蔡元培模仿德国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柏林洪堡大学的努力下,逐步建成的。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非英语国家的大学,不少都是免费的,比如德国。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厉害到非常青藤不读的地步,那么与其花费数万美元一年去读一个二流的美国大学,还不如省下这一百多万人民币,去德国读一个同样优秀的大学。至于你省下来的一百多万,怎么花不好呢?为什么一定要捐给美国大学,搞得人家收下之后,还怀疑你是不是有别的企图。

当然,正因为是免费的大学,德国方面并不热心。作为留学德国的毕业生,笔者很愿意为中国和德国的大学合作贡献力量,但是好几次和德国方面接触,都觉得人家冷冷淡淡。用利润去诱惑德国大学是无解的,因为德国大学的办学经费充裕,并且大部分财政拨款。所以,中国市面上铺天盖地的留学广告,当然是属于无利不起早,全是为了利润而做的。免费的大好事,都是静悄悄的,等着你自己发掘。希望留学德国的朋友,真的需要自己好好用心收集信息。

最受外国学生青睐的5所德国大学

作者为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经济系。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