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文摘:金马奖,台湾,一点都不能少 | 媒体看中国 | DW | 18.11.201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墙外文摘:金马奖,台湾,一点都不能少

有评论认为,台湾人早已习惯了政治论述的常态化,生活与政治难分难解,不同的议题与立场乃至这座岛屿的未来命运,也都可以在公共场域中被论述。

Golden Horse Awards in Taipei

获得金马影帝的大陆演员徐峥:"这里是一个专业的殿堂,所有人聚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我相信中国电影一定会越来越好!"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端传媒》发表文章《一个金马,各自表述,电影可以超越语言吗》,作者贾选凝说,因导演傅榆所发表的得奖感言直接涉及两岸关系中最敏感的统独争议,从而彻底改变了今年金马颁奖礼的基调,更让后半程的颁奖典礼无形中转变为一个政治化的话语舞台,"一个金马,各自表述"的暗涌,隔着屏幕呼之欲出。

文章说,台湾的舆论场却并非一个"艺术至上"丶可以将"艺术"单独切割出去谈的大环境。台湾人早已习惯了政治论述的常态化,生活与政治难分难解,不同的议题与立场乃至这座岛屿的未来命运,也都可以在公共场域中被论述。傅榆的表态在他们看来,就和丁宁领奖时力挺同志平权要将奖项"献给所有同志朋友"一样平常。他们不会认为在金马的颁奖舞台上,有哪些敏感底线需要避忌;他们也同样无法理解大陆影人希望"艺术归艺术政治归政治"的幽微心情,只能说两岸影人各自面对的语境丶对于公共论述的训练乃至背后的整个政治生活经验都大相径庭。所以一方眼中百无禁忌丶言论自由的舞台,在对方心目中,却是渴望回归创作初心丶不染纷争的"净土"。

"两岸一家亲",谁更令人生气?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关于涂们,台湾人在气什么》,作者陈嘉君说,今年金马奖颁奖典礼,充满了各式各样自由与不自由的表态。有趣的是,人们对表态的激动反应。显然,看戏的比演戏的更入迷。涂们把来台湾颁奖说成他来"中国台北",见到老朋友说跟我们"两岸一家亲"。前者不懂作客之礼,后者是把"朋友"都工具化丶政治化了。与其骂他,倒不如自我反省一下。来100个1000个像涂们这种中国人,台湾也不会倒。真正严重的是,在台湾内部掌握政治丶政党与政权的人,他们的"表态"在干什么?

文章说,面对柯文哲与宋楚瑜的两岸一家亲,不能以他们拥有言论自由这般轻佻的想法帮他们辩护。台湾的政治人物太轻松了,因为大多数的台湾人民只喜欢看狗表演马戏,然后笑一下或骂一下。台湾的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时代都是涂们,乐于登报表态过他们自己安全的日子;在此时自由的时代,他们乐于在网路上嬉笑怒骂假议题,或勇敢地主张过去很危险的主张。忧国忧民的人都会理解,台湾真正的政治议题,是如何捍卫主权独立,如何确保国家安全,如何在中国崛起的霸权的边缘下生存下来,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美中台日的国际关系中生存下来,如何在举步维艰的国际政治中存活下来,如何发展一种不容易被摆布的经济模式,如何建立人民强烈的历史意识,如何用文化力量团结我们的国家。

人权与贸易挂钩?中共说了不算

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人权与贸易再挂钩势不可挡》,作者李平说,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年度报告,关注香港民族党及马凯事件,建议重新检视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地位。这份报告把香港人权与关税区挂钩,只是美国政商界反思当年把对华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后果的一部份,人权问题与贸易问题再次挂钩已是大势所趋,中共和林郑政府如果以为还可以继续一边践踏人权一边享受贸易红利,到头来只会祸国殃民。

文章说,特区政府丶外交部驻港公署的回应已是公式化,未曾顾及工商界丶金融界丶科技界对香港失去独立关税区地位的忧心甚至恐慌。亲共议员更宣称,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地位是《基本法》赋予的。《基本法》规定的,香港就会享有?美国丶欧盟承认不承认,看的是香港自治状况是否符合《中英联合声明》的承诺。一旦西方国家重拾人权与贸易挂钩的思路,林郑政府还要与中共一个鼻孔出气,岂不是要让香港加速滑向深渊?

美中贸易战继续,中国经济风险提高

台湾《新新闻》发表文章《美期中选举不会改变中美贸易战》,作者蔡明芳认为,美国期中选举结果显示,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课征高额进口关税并未对美农业州选举结果有显着改变。若中美贸易战持续下去,加上品牌供应链厂商出走中国,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将大幅提高。

文章说, 对照美国联准会不断释放升息的讯息,美中两国经济现状高下立判。再者,过去习近平指示做好包含稳就业丶稳金融丶稳外贸丶稳外资丶稳投资丶稳预期等"六稳"工作,也显示中国对于经济稳定的渴望。除了中美贸易战外,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丶劳动与环保条件的要求趋严等都使得许多供应链开始往东南亚国家移动。例如,制鞋与纺织业已逐渐撤出,近期许多苹果(Apple)供应链厂商也不断释放出迁厂的消息。

摘编自其它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