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南京大屠杀事件:有无真英雄?

2010年5月5日

2009年,两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在中国上映,分别是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和由德国人拍摄以拉贝为主人公的《拉贝日记》。两部影片问世已一年有余,但它们所引起的讨论却仍在继续。

https://p.dw.com/p/NFDK
“拉贝日记”曾于2009年荣获四项德国电影奖

无庸置疑,德国人拉贝为南京人付出了许多。身为二战时期日军"友好同盟国"纳粹德国的一方,他却在历史转折的1937到1938年,领导国际安全区的设置。虽无法阻止日军的入侵,他仍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拯救了数万名中国人。但对陆川来说,在当时日军大规模的残酷暴行下,拉贝仍称不上中国的英雄。在一次《明镜周刊(Der Spiegel)》的专访中,他表示,拉贝是个好人,但"力量有限"。

拉贝与南京大屠杀:同一段历史 不同的解读

陆川执导的黑白电影《南京!南京!(英文片名:City of Life and Death)》以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六个星期为题材。在这场屠杀中,估计有超过30万名中国人被日军杀害,2万至8万名妇女及孩童遭到强奸。日军入侵时,拥有纳粹党员身份的德国商人约翰·拉贝,与妻子朵拉(Dora)已在中国生活了27年,负责西门子(Siemens)南京分部的营运。1937年12月13日,日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陷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于城中大肆奸杀抢掠。

John Rabe
影片中的拉贝图像来源: Majestic

当时,少数留下的外国人在南京设置了面积约4平方千米的安全区,保护20万名中国人免于日军伤害。由于受到众人信赖,加上期望纳粹党员身份对同盟国日本具有威吓作用,拉贝被选为这个国际委员会主席。

经证实,有三次日军空袭安全区,拉贝引导中国难民展开纳粹党旗,众人便因躲在这面3X6平方米的旗帜下,逃过一劫。

然而,对陆川来说,拉贝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这个不同的观点导致《南京!南京!》与德国版电影《拉贝日记(John Rabe)》有所差异。《拉贝日记》由德国导演加仑贝格(Florian Gallenberger)编剧拍摄,2009年初在中国首映后,于德国和中国上映。《拉贝日记》中,德国演员乌尔里希·图库尔(Ulrich Tukur)饰演的拉贝正如"南京的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是个充满自信与决断力的活动家,从不对外展现弱点。相较之下,陆川版本的拉贝则一头灰发,老态龙钟,面对强大的日军似乎不堪一击,因此,其角色的重要性不如《南京!南京!》里其他众多的中心人物。

南京大屠杀里没有人是英雄

这些人物包括拉贝的助理唐先生,在乱世中极欲保护自己的家庭,却无法阻止妻子的妹妹受迫害致死;青年军官陆剑雄在电影开头率领部下展开激烈抵抗,最后仍遭到日军枪决;年轻女教师姜淑云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更多中国人进入安全区。事实上,原本陆川受托拍摄的是关于南京的中国英雄故事,而他也打算朝此方向进行,但在搜集史实和研究的过程中,他渐渐明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根本没有人是真正的英雄。

09.05.2009 DW-TV Kultur.21 Nanking Nanking
陆川的“南京 南京!”广告

陆川也由日本军官的视角描绘这个悲剧事件。角川是位生涩而满腔浪漫情怀的青年军官,起初,对于同侪在南京犯下的暴行仅冷眼旁观,但在经历许多转折后,于电影结尾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这样的叙事角度在中国掀起一阵波澜。电影发表后有网民随即为陆川扣上了"叛国贼"的罪名。对那些把南京大屠杀事件、甚至日本历史过分简化解读的人,这部电影提供了另一种观点。直到今天,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中,对大屠杀仍只字未提。陆川在访谈中强调,日本军人决不仅是杀人怪物,根据搜集资料时阅读的许多日军日记,他说:"我得到一个结论,他们只是穿着制服的凡人。"他并表示,谁都无法保证,若处于相同情况,中国人不会做出同样的事。

南京!南京!》在德国遭受冷遇

自1949年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这个血腥悲剧并未采取开放讨论的态度,也不希望人民过分关注,但终究同意《南京!南京!》的开拍,这是少数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而能通过国家审查的电影。中国内部也不乏支持的声浪,自2009年4月上映以来,它已带来2000万元的票房,是过去几年最卖作的电影之一。

《南京!南京!》为132分钟的黑白电影,全片以刻意的手动摄影呈现画面,深入阐明事件始末,堪称艺术佳作。但德国观众显然仍对这个20世纪最大罪行兴趣缺缺,加仑贝格的《拉贝日记》已在票房战场上失利。2009年11月德国布伦瑞克电影节的无数观众中,只有7位入场欣赏《南京!南京!》。陆川至今仍无法在"南京辛德勒"的故乡找到愿意购买版权的发行商。

作者:李德辉/吴予

责编:凝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