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索拉的音乐全球化 | 文化经纬 | DW | 05.06.200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刘索拉的音乐全球化

这个周日,中国歌唱家、作曲家刘索拉将在柏林世界文化宫登台献艺。跨越伦敦、纽约、孟菲斯,绕着地球兜了大半圈,蓦然回首,刘索拉在中国民歌里找到了她一直苦苦寻觅的音乐动力。

文化寻根的音乐家

文化寻根的音乐家

今天,这位中国第一位冲出国门去世界采风的音乐人表示:“如果您想听一听未来的蓝调,就请去中国吧!”她一再坚持,“文化不可交流”,全球化趋势并不会带来异域文化的消融。

刘索拉于1955年生于北京一个“红色家庭”,她的伯父便是著名烈士刘志丹,父亲也曾在人民解放军位居高位,直到沦为政治运动的牺牲品,被投入监狱。她的母亲也有类似的大起大落的经历,撰写的小说被贴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标签。刘索拉从小在亲戚家长大,文革后考上中央音乐学院,与谭盾等人师出同门。系统化的音乐教育为刘索拉的日后创作奠定了厚实的根基,但是,桀骜不驯的她也发现,学院化的音乐学习和以西方为参照体系的盲目摹仿,抹杀了音乐人的个性。人们发出的声音和谱写的乐谱都面目雷同,毫无创造力和即兴感召力,中国传统音乐也在这种教育中迷失了本性。

在小说《你别无选择》中,主人公“懵懂”和“李鸣”身上都有作者刘索拉本人的影子,这些中国“迷失的一代”玩世不恭,颇具偶像气质,敢于向权威宣战。刘索拉还创建了一支女子摇滚乐队,开始穿黑皮夹克,以朋克形象示人。

不过,后来刘索拉流浪到美国,在一位外表严肃、风格严谨的女子乐人身上第一次发现了一种所谓的“灵魂”,而这正她本人所欠缺的东西。在刘索拉看来,蓝调并不只是西方摇滚的源泉,按照她个人的主观理解,蓝调与中国远古时期的传统民歌一脉相承,但是孔孟之道滤掉了 其中许多活泼而富动感的元素。

曾经在中央音乐学院听过“刘索拉与朋友们”演唱会的人可能会领悟到她对古老韵律的追求。琵琶、古筝与三面鼓奏出欢腾愉悦的引子,而刘索拉的人声演唱却十分独特,仿佛是在模仿祖先在最初懂得用音乐表达情感时的欢叫声,非常原始而富有宗教气氛,令人想到道教背景。据称,刘索拉和她年轻的音乐伙伴们曾经遍寻中国最偏远落后的山区,才找回这些险些失传的千年古调。除了汽车和电脑,看来中国还有另外一种东西具有全球性。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