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共同犯罪”惹议 港青年对法治没信心

2021年11月8日

香港终审法院日前裁定“共同犯罪原则”不适用于非法集结及暴动罪,即不在现场的参与者,不能将其视为“主犯”。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则引述终院的判决指出,“参与”一词有各种解释方式。

https://p.dw.com/p/42hvZ
Teresa Cheng Yeuk-wah
香港终审法院上周裁定“共同犯罪”原则不适用于暴动罪及非法集结罪,引起各方讨论。对此,沉默数日的香港律政司司长郑若骅透过网志上表示,协助犯罪者仍能算是主犯。图像来源: Nora Tam/newscom/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终审法院于上周四(11月4日)裁定,没有亲自参与非法集会或暴乱的人不应作为犯罪的实际参与者被追究责任。在沉默数天后,香港律政司司长郑若骅7日发布网志,表示即使不身处案发现场,也可因为怂使和促致犯案,承担法律责任。

郑若骅在网志上写道,终审法院对“参与”的解释很广泛,“包含涉及便利、协助或鼓励的行为,作出有关行为的人有机会要负上作为主犯或协助和教唆者的刑责”。

她也认为,负责遥距监控和指挥的主脑、为非法集结或暴动提供资金或物资的人、透过社交媒体散播信息鼓励或宣传非法集结或暴动者、为参与者提供后援例如收集砖头或负责把风的人,均可因“参与”而被视为主犯。

在文中,她引述判词中的例子称,假若有一班人同意参与暴动,意图在街道设置杂物堵塞交通,亦得悉当中有人会携带汽油弹。如果他们继续进行计划,而有人使用汽油弹造成严重伤害,则可适用延伸“共同犯罪”原则,暴徒将面对更严重的罪名。

“共同犯罪”不适用于“非法集结罪”及“暴动罪”

香港终审法院4日裁定,普通法下的“共同犯罪”原则,不适用于“非法集结罪”及“暴动罪”,不在现场的参与者,不能将其视为“主犯”

这项裁决与2019年的上环暴动案及2016年旺角骚乱案的上诉案件有关。香港《立场新闻》报道,终审法院上月初开庭处理上环暴动案被告汤伟雄及旺角骚乱案被告卢建民的终审上诉,“以厘清普通法下的共同犯罪计划原则,是否适用于非法集结及暴动罪”。

卢建民早前被裁定参与旺角骚乱案暴动罪成,被判囚7年。他争议非法集结及暴动罪是否包括“共同目的”原则等,及就其被定罪提出上诉。终院认为陪审团有充分证据下,在无合理疑点下裁定卢建民罪名成立,驳回其上诉。

Pictures Report: In a scarred Hong Kong "beautiful things are gone"
普通法下的“共同犯罪计划原则”,是否适用于非法集结及暴动罪的这项裁定,涉及超过60名被告的案件。图像来源: Lam Yik/Reuters

另一名上诉人汤伟雄,他早前被裁定暴动罪不成立,但律政司就法律观点提出上诉,高等法院上诉庭裁定,不论被告是否在场,“共同犯罪计划”原则同样适用于暴动及非法集结控罪。汤伟雄不满判决,上诉至终院。

香港01报道,经营健身中心的情侣汤伟雄及杜依兰,与一名当时16岁姓李的女学生,去年7月28日同于上环示威区出现,并在警方驱散期间被捕,3人之后同被控暴动罪名。控方开审时亦明言,并无直接证据指证3名被告当日曾作过任何暴动行为,只凭如他们的的衣束及装备,以及他们当日的行径等环境因素,推论他们有份参与暴动,甚至激起在场的示威者。

香港法院去年7月裁决,对汤伟雄等人的控罪不成立,香港律政司随后就案中所涉法律观点上诉。

目前有多宗非法集结或暴动案、因等候本案结果而押后裁决或受影响,涉及超过 60 名被告;而本案对暴动及非法集结罪的影响深远,如裁定适用,日后非在案发现场人士,也有机会被指控参与非法集结或暴动。

Hongkong Gerichtsverfahren gegen Aktivisten
香港青年协会最新调查显示,7成年轻人不信任香港的法治。图像来源: NTHONY WALLACE/AFP/Getty Images

7成青年对法治不信任

香港社会对“共同犯罪”原则的讨论,也反应了部分香港年轻人对香港法治的不信任度。《南华早报》报道,香港青年协会下属的研究中心“青年创研库”最新调查发现,约70%的年轻人对香港法治的信心比他们在2019年的反送中运动前还要低。

这项在9月14日至18日期间进行的调查采访了529位介于15至34岁之间的香港民众,藉以了解他们对城市法治的看法。约有一半的受访者拥有大学或以上学历。

调查指出,约45%的人表示,他们相信政府可以对法院施加影响,而接近30%的人表示他们不会遵守他们认为不合理的法律。

根据周日(11月7日)公布的调查结果,70.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香港法治的信心没有2019年抗议活动前那么大。只有2.3%的人说他们现在对香港法治有更多的信心。近80%的人也说,他们对警察的信心减少了,而1.9%的人则感觉相反。

只有18.3%的人说他们相信法庭审判是公正的,19.1%的人表示他们不相信。约62.4%的人表示不确定。

《香港商报》报道,青年创研库“管治”组别成员徐嘉豪表示,政府近年就一些新法例的解说未如理想,他建议政府加强法例解说部署工作,减少市民不必要猜疑、争取社会信任。

香港青年协会成立于1960年,是该市最大的青年服务组织,拥有超过30万名会员。它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补贴以及慈善机构的拨款和私人及企业的捐款。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和香港前首席大法官杨铁梁分别是该组织的赞助人和副赞助人。

(综合报道)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