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企业界共同为两国经贸关系“号脉” | 经济 | DW | 27.03.2019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经济

中德企业界共同为两国经贸关系“号脉”

德国工业联合会今年1月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的纲领性文件,要求欧盟在对华经济关系中采取更强硬姿态。德国工商大会对此持反对态度。而德国中国商会则代表在德中资企业的利益。看似水火不容的三个协会,本周二在柏林共同举办了一场“中国日”研讨活动。

Deutschland China Day 2019 in Berlin

从左到右依次为:宁德时代的岑特格拉夫、海尔的孙瑶、欧洲管理技术学院的普拉特纳教授、拜耳制药的康特尔、蔚来汽车的张晖

(德国之声中文网) 这三家协会,其实在往年也联合举办过类似的研讨会。但是今年的情况有些特殊。近一年来,欧中、德中经济关系时常让欧洲各界感到担忧,无论是咄咄逼人的中资海外收购,还是进展缓慢的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或是华为设备所引发的安全疑虑。面对这些担忧,德国工业联合会(BDI)、德国工商大会(DIHK)、德国中国商会(CHKD)尽管立场迥异,却依然按照传统共同举办了"中国日"研讨会。

今年的研讨会主题是"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 - 中德经贸合作的新常态"。活动一开始,中国驻德大使吴恳就对"政界、舆论界等渲染中国威胁论"表示遗憾。他向德国各界喊话:"零和博弈的思维不可取",认为同为外向主导型经济体的中德两国应该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并且"欢迎更多的德方企业参与德中经济互动"。

德国经济部外贸司司长尼科林(Andreas Nicolin)则在随后的演讲中回应了"竞争中加强合作"的说法,指出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了与德国、欧洲平起平坐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竞争对手。他认为,竞争并非坏事,反而能够进一步促进各个行业的创新。

中国是否值得害怕?

在两国政府代表的发言后,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三个协会代表开始了"三方对话"环节。德国工业联合会理事迈尔(Stefan Mair)表示,由于中国已经不仅仅是合作伙伴,而且也成为了竞争对手,因此欧洲人"必须做好自己的功课",在创新能力等多个层面加强自身实力。而在此过程中,欧洲形成统一的对华立场非常重要。

相比迈尔,德国工商大会对外经济部门主任特莱尔(Volker Treier)则更加愿意强调中欧经贸关系中的"伙伴"色彩。他认为,既然中国已经成为了德国的最重要外贸伙伴,那么现在的关键问题就应该是"如何去实现双赢"。他在讲话中还提到了当前广受争议的中国"一带一路"拉拢了意大利、希腊等南欧国家的问题。特莱尔说,不管是希腊的比雷埃夫斯、还是意大利的第里雅斯特,接受了中国投资之后,并不意味着单方面依赖中国,"出了巨资的中国人,反过来也依赖于这些港口今后的良好发展。"

而德国中国商会总干事段炜则在此环节中批评德国政界近年来对中国议题的渲染。他认为,德国近期连续两次修改《对外经济法》,收紧外资审核门槛,这些举措都是针对中国。段炜指出,德国各界许多人在猛烈抨击中国时,往往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甚至根本没去过中国。他因此呼吁,"不要盲目地去害怕中国"。此外,他也对驻华德国企业抱怨营商环境恶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德国企业之前几十年一直在中国享受超国民待遇。现在只不过是与中国本土企业一视同仁而已。这就是一种公平。"

企业界:全球化时代不分你我

在"三方对话"之后,德中两国的企业界代表也加入了讨论。正在德国图林根筹建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中国宁德时代公司强调,"我们既是中国企业,也是德国企业。"而在慕尼黑设有研发中心的中国电动车新兴厂商蔚来汽车的德国区经理张晖表示,汽车行业为代表的工业界,产业链早已全球化,"我们生产的汽车,50%的供货商都来自德国或与德国有关,所以各方都获利。"他还透露,之所以在还没有大举进军德国市场时就先在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是为了招徕当地的年轻专业人才。

对此说法,德国拜耳制药集团的坎特尔(Verena Kantel)也立刻表示赞同。她透露,拜耳集团近年来将许多研发工作都设立到中国,也是因为"清华等顶尖高校能够为我们提供杰出的专业人才"。除此之外,中国市场的大数据优势、从事数据分析的众多中国小型企业,都为制药行业的研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不论是在华德企、还是驻德中资企业代表,他们在讨论环节中都认为,德中两国不同的文化并没有对企业的运作构成明显阻碍。相反,不同的文化还很适合跨国运作的企业相互学习、借鉴。中国海尔集团德国分公司的孙瑶对此归纳到:"其实,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要远远大于所谓的文化差异。"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