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可敬的人去中国“发挥余热” | 文化经纬 | DW | 22.07.200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一批可敬的人去中国“发挥余热”

在德国有这样一批有专业知识的退休者,他们志愿到需要专业人员指导的发展中国家工作,帮助那里的企业解决困难。组织这一切的是一个名叫“退休专家服务”的机构。上周,北威州的退休专家在波恩聚会,交流各自的工作经验。德国之声记者与会,采访了一些去中国服务的德国退休专家。

德国老专家登上中国报纸

德国老专家登上中国报纸

“退休专家服务”组织成立于25年前,目前是一个公益性质的基金会。在该机构登记在案的退休专家有7000多名,所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从机械,电子,化学,食品等传统工业到信息技术,从医疗卫生到企业和行政管理,从农业到手工业。2005年德国退休专家的足迹遍布世界89个国家,到中国的就有266人次。

Senioren-Experten in China: Mausbach

毛斯巴赫在中国工厂

原在杜邦公司任职的工程师延森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通过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个组织的:“我的妻子在电视里看到一个有关退休专家服务的报道,认为这很适合我,我上网查了一下,就和组织者取得了联系。2003年我在那里登记,前年去了中国,去年去了3次伊朗。”

延森先生在浙江新昌万丰科技开发公司的一家汽车涂料厂工作了半年。他觉得,当地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无可挑剔。不过在企业管理方面中国与德国还是有一些不同:“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我所熟悉的不太一样,管理人员大多数对专业领域不够精通,而专业人员又不能直接参与决策。这类情况需要适应。”

年过花甲,来到异国他乡的陌生环境里工作,的确需要一定的适应。曾多次到中国工作的机械工程师毛斯巴赫在中国的时间更长一些,他觉得,他的同事都很积极勤奋,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效率也不错。但一个突出的不足是:“对劳动安全和环保重视不够,安全生产意识比较薄弱。这一点我向管理人员提出过,他们也知道这个问题,但没有能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我也只能点到为止。在中国,人们的安全意识还不是很强,这在道路交通状况上也能看出来。”

Senioren-Experten in China: Jensen

延森在中国同事中间

毛斯巴赫曾在甘肃和江苏的企业工作。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同事的热情和坦率,“他们对我非常坦诚,从工作到私人生活,可以说把我纳入了他们的生活圈子,邀请我到家中作客,还让我参加经理会议,虽然我听不懂内容。这种开放的态度让我十分感动,他们对我没有设防和避讳。”

德国专家到国外工作,一般每次时间不超过半年。他们的旅费,在当地的住宿和基本生活费用由聘用企业承担,此外从德国的基金会获得少量的补贴。这样的国外工作并不会带来明显的经济收益,但在多数人看来,重要的是能够老有所为,同时认识不同的国度和文化。问到他们今后是否还愿意再到中国工作,两位退休专家都毫不犹豫地表示,他们很乐意再到中国去。

Senioren-Experten in China: Mausbach

毛斯巴赫:这么做

毛斯巴赫先生说,除了可口的中餐,他还有些怀念中国的气氛:“是中国城市的活力,那种蓬勃的朝气。在中国城市里,每天都能看到新的事物,很有意思,街道上总是很热闹,就连居民区里也不象德国那么安静。在德国一些地方,一到晚上街上几乎空无一人,显得比较沉闷。”

在世界各国中,退休专家服务组织派往中国的专家是最多的,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近两年来这一数字有所下降。除了传统的工业技术领域,目前对华工作的重点是农业,环保和医疗卫生产业。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

DW.COM

  • 日期 22.07.2006
  • 作者 叶宣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8qBQ
  • 日期 22.07.2006
  • 作者 叶宣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8q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