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社会

记者手记:统一回复 德国崩溃了吗?

闫骏
2022年10月14日

通过中国官媒和民间自媒体的“治愈式”宣传,许多中国民众都认为如今欧洲,特别是德国人的日子已经水深火热,用不起暖气吃不上饭。DW记者本身也面临过无数次相关的疑问——现在统一作答。

https://p.dw.com/p/4ID7q
德国天然气储存量已满95%——这个冬天 应该不会太难过(资料图片)
德国天然气储存量已满95%——这个冬天 应该不会太难过(资料图片)图像来源: Fotolia/Wanja Jacob

(德国之声中文网)"欧洲现在负重前行,而他的家人们啊在替他岁月静好。甚至还把他的羊毛顺便薅了薅。啊!现在这个欧洲有多崩溃啊。四个字形容呢就是:鸡飞狗跳……"

这是我在抖音上关注的一个Up主最新给我推送的内容。视频随后就是讲欧洲天然气价格如何飙升了五倍以上,电价一年如何涨了将近10倍。如今欧洲老百姓已经到了"既不敢随便开火做饭,也舍不得多用点儿电。还得抢着买咱们的电暖器、电热毯、热水袋"的地步,"你说这种生活搁谁谁不疯啊",这位财经Up主总结说。

在抖音上关注他,不是因为认可他的角度和观点,而是他说的,能够代表一大批如今中国老百姓的想法。不仅是昨天还要给我邮寄电热毯的老母亲,俄乌战争、欧洲通胀、全球物流危机以来,我收到了来自中国大陆各方朋友的问候和关心,很多人都是问:"你还不去抢柴火?",你们还买得到吃的吗?你们家的电费暖气费也涨了七八倍吗?通过中国的网络舆论宣传,欧洲人现在的日子应该是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德国又是整个欧洲最大的冤大头,不断的"往自己身上捅刀"。

了解到身边的朋友也有许多和我类似的经历和感受,一位好友如今干脆对每一次来自中国的关心都以"我们天天抢柴火,没钱吃饭"来作答,结果就是换来对方的长时间沉默。气话归气话,现在统一回复一下那些真正关心我们,也包括那些等着被我们治愈的亲朋们,我们如今的日子究竟过的怎么样?

在德国:哪怕在超市只买打折商品 生活品质一样不用打折
在德国:哪怕在超市只买打折商品 生活品质一样不用打折图像来源: Fabian Sommer/dpa/picture alliance

通胀潮确实存在 但是……

从个人的感受来说。德国此次通胀潮降临以来,超市里面包括黄油、鸡蛋、猪牛肉和海鲜在内的食材价格确实普遍上涨,个人感受涨价幅度大约在30%左右。但在这一定要说的是,德国超市的价格在此论通胀潮之前在全欧洲的范围内都是很低的。一袋一公斤的面粉最低的时候卖25欧分左右,普遍的价格也就是在45-80欧分之间。一只汤鸡的价格也就是3欧元左右。每次从意大利、荷兰、法国等周边国家度假回来,一进德国超市,那种亲民价格带来的幸福感悠然而生,一直属于我在德国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回家的幸福感觉"。

通胀高企不下的今天,在超市购物的时候确实无法为所欲为(通胀潮之前也无法为所欲为),也会更加关注那些红色、黄色的打折标签。德国超市商业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打折商品的宣传。各大超市每星期都会制作精美的打折宣传画册,送到每个家庭的信箱里。许多德国人都是根据这些信息,来安排自己本周的采购计划。通胀潮之前是如此,通胀潮来临后也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超市的打折和中国超市的打折略有不同。中国超市的打折大多是濒临过期,或进货量巨大,或严重滞销的产品。而德国超市的打折产品囊括各种品牌,各种档次的商品。买打折的东西,绝对不意味着在生活质量上做出妥协。所以在通胀高涨的今天,确实能够在超市里看到更多的人买空打折商品的货架。尤其是许多商品折扣后的价格和通胀潮之前没有什么不同,甚至还会更加便宜。所以从"食"的角度来说,目前食品的涨幅仍然属于可接受的范围,重点就是之前德国食品其实很便宜,它的起点就很低。

德国人用不起暖气 用不起电?

再来看中国民众普遍关心的供暖供电问题。我家属于远程供暖(Fernwärme),供暖能源里面既有天然气,也有石油,沼气和各种可再生新能源。到了目前的10月中旬,身边的许多朋友都陆续收到了天然气月供涨价的通知,涨价幅度在50%到100%之间。我虽然还没有收到供暖公司给我的"冬季问候",但确实每次看信箱的时候都为还没收到涨价通知而庆幸,但同时也有又后怕。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人发出情书后--即盼望,又害怕得到回复的感觉。我已经完成了价格从现在每月60欧元上涨到100欧元的心理建设,虽然全家三人必须少吃一顿外卖,但也仍然处于可承受范围。

又问了一个身边主要做房地产生意的朋友,他说许多客户目前也都陆续收到了取暖费的涨价通知,涨幅也在50%到100%之间。身边的人里,取暖费涨幅最高的是一位刚刚购买了一套上世纪70年代老房子,居住面积270平方米左右的女士。如今她需要每月支付1134欧元的取暖费用,是之前一年的4倍。这样的费用对于2021年平均税前收入为4100欧元的德国人来说,还是不小的一笔费用。但讲实话,拿着平均收入住270平米房子的人应该不多。所以就像之前所说,这是一个极端的个例。

再说说大家关心的电费。确实,2021年年底,也就是俄乌战争开始之前,就收到了家里供电公司因为欧洲电价暴涨,无法再履行合同义务而必须宣告破产的消息。把我强制交还给本地供电厂加入基本供应(Grundversorgung),但是每度电价格从2022年初开始要上涨一倍多的消息,让我当时确实悠然一种"活久见"的感觉。然而震惊过后,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各种比价网站,我又为家里签上了新的供电合同,每度电的价格从原来的25.73上涨到37.78欧分,上涨幅度大约为47%。具体来说就是每月的电费从60欧元上涨到大约95欧元。虽然有些痛,但是还能忍受--最多全家再少吃一顿外卖。

身边的朋友有许多和电厂签署了多年的固定价格合同,只要电厂不破产,他们就可以继续享受低廉的电费。但是羊毛长在羊身上,新入网的或者合同到期的用户就必须要为如今高涨的欧洲电价买单。身边一些朋友反应每个月的电费预支确实有30%到100%的上涨,但也还算处于可承受范围之内。

当然我可以理解,这世界上所有的精神内耗都需要有个"二舅"来治愈。但是说德国人如今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取不起暖,做不起饭实在是只有治愈效果,却与事实无关。那些真正为我们着急的亲人们也不同太担心。德国政府已经陆续砸出巨额资金--比如前几天的那2000亿欧元,来减缓能源价格上涨给民众和企业带来的影响。至于这笔钱究竟从哪儿来?就是另外一篇文章可以关注的事儿了。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