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开门,德国大学!——写在波恩大学200周年校庆前 | 非常德国 | DW | 25.06.2017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非常德国

芝麻开门,德国大学!——写在波恩大学200周年校庆前

中国留德学生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长,但较中国每年30%的留学生增长率来说,这个数字显然相距甚远。德国高校怎样才能吸引更多中国学生?波恩大学校友、经济学者沈凌做出了一番思考。

Jonida Cangonja und Migena Kodra Studentinnen Uni Bonn

波恩大学主楼

(德国之声中文网)我有两个大学母校,一个前段时间办120年校庆,花钱让全世界为她亮灯和跳广场舞。我没钱去捐款,也没有本事跳广场舞,所以虽然在同一个城市,我很识趣没有去添乱。

另外一个母校就是德国波恩大学。也是前段时间,校长Prof.Dr.Hoch带队访华来到上海,由德国驻上海总领事设宴接风,邀请了一些在上海的波恩大学校友出席作陪,我也是其中之一。席间校长介绍说:明年就是波恩大学建校200周年,整个城市将会推出很多的活动来纪念这一盛事,希望大家都回去看看。

席间,德国驻上海总领事Rothen先生问校长Prof.Dr.Hoch:波恩大学和中国大学的合作从什么时候开始加速的?校长说,还是在最近的十年,这次的出访,就是和北京大学、上交大、同济大学等签合作协定来的。

说实话,我觉得在介入中国高等教育市场方面,德国大学真的是太晚也太慢了。一方面,德国人或许满足于此。因为毕竟统计数据显示:这几年中国留德学生数量增加很快,据说已经接近三万人。中国已经成为德国大学中的最大外国学生生源国。留德的外国新生中,每十人就有一个中国人。

另外一方面,这是在中国出国人数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留德学生数每年不到10%的增长率相较于中国每年出国留学生30%的增长率而言,显然偏低。照此发展,留德学生在中国出国学生中的比例,不是越来越大了,而是越来越小了。未来德国对中国的影响力,不是越来越加强了,而是会越来越减弱了。

说到扩大影响力,我一直觉得,吸引留学生是一条远大于学术合作的渠道,而听校长的讲话,似乎波恩大学还非常满足于和中国大学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过去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中国家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这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而高等教育踟蹰不前。中国大学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国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期待。所以,这几年中国留学生爆发性增长。一个孩子出国留学,起码会让六个大人对留学目的国了如指掌。更不要说还有孩子的同学,家长的朋友。而学术研究的合作毕竟是风花雪月曲高和寡的。德国大学和中国大学的合作,从学术层面讲,的确动力不足,毕竟中国的研究水平落后于德国。那么在整体外交战略的考量中,难道吸引留学生影响下一代不应该是德国大学的一个重要选项吗?

Bildkombination (Agentur) der neuen deutschen Elite-Universitäten

在德国首批精英大学中,亚琛工大、柏林自由大学、海德堡大学等9所大学榜上有名。

阻碍中国学生赴德留学的中国方面的原因可能是语言问题。因为大部分中国人喜欢德国产品,也相信德国品质,孩子害怕去德国,主要不是怕德国大学水平差,而是怕不能掌握好难学的德语。有人给德国大学开出的药方是开设英语课程,我倒是不太同意。因为招收只会英语的国际学生并不能让他们对德国有深入地了解,所以也有违于招收中国学生的初衷。实际上,并不是说中国学生不能掌握德语。从中国学生在德国大学的毕业率达到80%就可以看出:只要给出充裕的时间,语言不是问题。所以,我的建议是:德国大学可以面对中国高中二年级学生招收预科生(StudienKollege),并且把现在的一年制预科改为两年制。让中国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难学的德语"。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中国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而一旦德国大学面对高二学生招收预科生,可以提前录用那些优秀的学生,从而在和英美大学的竞争中获得领先优势。

而阻碍德国大学扩大招收中国学生的原因可能是经费问题。因为德国大学一直坚持免费教育。这样一来,德国大学的校长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扩大招收中国学生。而美国大学则不同,2007年经济危机一来,美国大学经费减少,往往通过扩大招收国际学生,收取高额学费来加以弥补。这和中国学生希望出国留学正好形成互补,各取所需。所以,我的建议是:可以在坚持德国大学教育免费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大学的收费预科教育交易加以弥补,也给大学提供一个激励机制。目前已经有一些私人机构设立收费预科,招收中国学生。但是这样的私人机构往往并没有办学经验,给中国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也有损于德国大学的整体形象。如果由德国大学亲自办预科,并且收取和英美大学基本一致的学费,既不需要增加德国大学因为招收中国学生的预算开支,也可以保证中国学生受到的教学质量,双赢局面,皆大欢喜?

最后,或许还可以建议一点:德国政府对中国学生及其家长的签证政策应该更加宽松,从而吸引更加多的中国家长来德国旅游消费。其实很多中国旅游者,尤其是有孩子在德国学习的中国家长,希望来德国观光旅游,但是迄今为止,申根签证还不给中国人多年多次往返签证,认为阻碍了两国的交流。看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已经给出了十年签证,即使是日本,也有五年期的多次签证。这一点上,德国,乃至欧盟政治家们,是不是应该加快步伐呢?

本文作者是沈凌是德国波恩大学的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经济系。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