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美中国问题专家对胡锦涛访美“不抱期望”

2011年1月7日

胡锦涛访美在即,中美已经展开互访,为胡的国事访问铺路。中美的媒体也开始就此行发声。舆论对此次访问寄望颇高,但华盛顿的多个中国问题专家们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和期待。

https://p.dw.com/p/Qob6
胡奥握手(资料图片)图像来源: Landov

美中关系“难以定义”

胡锦涛此次访美恰逢一非常时期,人民币汇率之争,北朝鲜危机以及刘晓波的诺贝尔奖都显示出中美两国在经济政策,外交政策以及人权问题上的深刻分歧。目前美中关系到底如何定义?本周三在和中国外长杨洁篪的会晤中, 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将其定义为“积极、合作、全面的双边关系”,然而学者们对此并不认同。

美国自由派智库美国进步中心的资深研究员哈奇珍女士(Nina Hachigian)这样概括美中关系,“美中之间相互高度依赖,难以定义,我们既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我们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

哈佛大学法学院客座研究员, 国际政治学杨建利博士认为,“中美之间是互相需求的关系,同时在根本价值上继续冲突。在最近几个月中,奥巴马政府对中国态度趋于强硬,而中国政府方面,由于刘晓波诺贝尔奖的影响,中国处心打造的软实力,即其试图树立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国际形象受到彻底冲击,中国政府正重新寻找自己在国际上的角色。”

中国问题专家对胡锦涛之行“不抱期望”

胡锦涛此行高调抢眼,奥巴马将对胡锦涛最高规格接待,不仅要在白宫以国宴迎接,还将在故乡芝加哥设家宴款待。然而,华盛顿的中国问题专家却对此行的成果不持乐观态度,在货币和贸易两个关键议题上的会谈难有实际进展。

美国著名的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史剑道博士对胡此行能否产生实质性成果表示怀疑。“我对胡锦涛此行不抱什么期望。中方在此行中只想吸引大量的国际注意力,借助盛大的排场为自己的国际形象加分;而美方在中国问题上没有针对性的政策和聚焦点,所以也难以有所作为。”他认为,由于奥巴马政府缺乏清晰的对华贸易政策,并且错误高估中国对美国经济的制约力,使得美国在贸易平衡和货币的谈判上无法得分。

哈奇珍女士则认为,“胡此次美国之行的最重要成果将是两国重新认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虽然在其他次要领域,如能源领域和恢复两国军方合作方面,中美可能会达成一定的合作意向,但我不认为将会有重要协议达成。”她同时认为,美国会得到中国在汇率上的适当让步,但中国做这样的让步可能只是应景之举。在贸易谈判上双方会有致力贸易平衡的口头约定,但是难有实质性的成果产生。

北朝鲜如烫手山芋

在北朝鲜问题上,美国各派智库的学者一致认为没有容易的解决办法,而且中国在其中的作用并非外界普遍认为的那么举足轻重。

美国另一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研究主任及高级研究员李成认为,“中国在北朝鲜问题上有两难,不是那么容易解决。北朝鲜是中国战略上的一个棋子,时局的改变会影响这个中国对外政策的思路,而且中国民众在这个问题上是比较批评美国的,所以要把它放在这个大环境来看。把北朝鲜改朝换代不容易,而且也不是中国的利益所在,但是让北朝鲜有所收敛,不再使用武力,这是有可能的。”

哈奇珍女士认同北朝鲜问题的棘手性,“中国希望北朝鲜暂时维持现状,北朝鲜若局势改变将给中国带来大量难民,也会造成东亚格局的深刻转变。与此同时,北朝鲜的现状本身就极具不稳定性,北朝鲜政府举止任性,很难预测。美国政府一直致力解决北朝鲜问题,中国政府也需要解决朝鲜问题, 但困难重重。”

杨建利博士对北朝鲜局势的看法是,“中国长期以来利用北韩在国际上制造麻烦,以获渔翁之利,但是没想到这个小兄弟给他制造的麻烦比带来的利要大的多,让他很头疼。” 他认为,北朝鲜并非对中国言听计从,这个国家一直利用他的贫穷和核武器实验来要挟其他国家,即使中国政府真想解决北朝鲜问题, 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中国人权,不可避免的话题

中国人权问题,提还是不提,这一直是个微妙的问题。对此,中国力量华盛顿特区的负责人格兰先生措辞激烈,“人权问题和世界和平问题密切相关,奥巴马政府有责任让中国政府看到这其中的联系。中国政府限制中国人民的人权就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杨建利博士认为,奥巴马若若对胡锦涛私下提出刘晓波及其他在押中国良心犯的问题,会对他们的最终获释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相信,奥巴马出于各方压力,一定会和胡锦涛谈到中国的人权问题,并呼吁中国尽早释放刘晓波。

驻扎华盛顿的人权团体将胡的访美看成一次表达诉求的重要机会。中国力量将有一系列的动作,包括在华盛顿组织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筹备和中国有关的听证会,以及游说国会议员对胡的代表团就中国人权问题施压。另一知名团体对华援助协会表示,他们已在国会积极活动,争取通过胡锦涛访美这个机会在推动中国的宗教自由上取得突破。

作者:悠然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