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第一次石油危机三十周年祭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0月17日

1973年10月17日,也就是说30年前的今天,石油输出国组织作出了一个决定。后果是:西方工业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弹指一挥三十年,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但危机意识仍然不可或忘。

https://p.dw.com/p/4CJH
1973年12月2日,星期天,由于联邦政府的禁令,这天的波恩-科隆高速公路成了无车道图像来源: DHM

1973年10月6日,叙利亚和埃及的坦克驶入以色列占领的地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了。两周后,自1929年来最严重的世界危机席卷了西方工业国。原因是:以阿拉伯国家为主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于10月17日决定对美国和荷兰实施石油禁运。战略考虑是:只要西方还支持以色列,石油输出国组织就关紧石油龙头。

宠惯了而不自觉的西方忽然发现了对石油的依赖性。恐慌爆发了。尤其是德国。维利.勃兰特为首的社民党政府以激烈的节省措施对此作出反应:1973年11月和12月的四个星期天,德国人不得开车;周内在高速公路上的时速不得超过100公里。

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教育措施,因为,勃兰特十分清楚,德国不可能放弃石油进口。他说:“形势很困难,还会变得更困难。但我们不会束手而视之,而是直面困难,决心战胜困难。但我们谁也没有改变地质的本事。由于我们没有这个本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将继续依赖于能源进口。”

石油危机把德国工业拽出了它那无忧无虑的安乐窝。当时德国工业联邦联合会能源部负责人穆尔肯斯回顾道:“人们根本不习惯这种形势,工业界习惯于稳定地获得石油。而政治造成的短缺导致石油价格突升了三倍。而且人们不得不担心石油供应会真的中断。那时,德国工业还极大地依赖于石油:它占了全部工业能源消耗的将近40%。”

德国工业联邦联合会为此建立了一个危机中心。德国工业界的全部石油储量数据都集中到这里。受到最大威胁的是电力业。1973年时,这个业界还用石油发电厂来发电。在严重的情况下,石油储备必须先集中供给这个业界。但是,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德国经济界虽然必须接受高油价,但仍能继续生产,而没有发生瓶颈情况。

但是恐慌已经深入了德国企业的骨髓。这种事情不允许再发生了。石油危机逼迫德国经济界改变思维。今天,在石油恐慌30年之后,德国企业已经部分地摆脱了对黑色金子的依赖。

穆尔肯斯说:“人们做完了功课,一方面,总体上大大地节省了能源,今天每一个工业产值单位的能源消耗明显地低于30年前。另一方面,人们走上了寻找替代的道路,以致今天对受石油恐慌袭击的敏感度大大地降低了。我们必须看到,政治上的困难情况随时都可能再度出现。”

政治上的困难情况今天还是有的,比如:伊拉克,这个石油第二大储藏地,每天都在遭受炸弹袭击。但石油输出国组织在能源市场上的统治度已经无法与30年前相比。今天,这个组织所供应的仅仅是全世界石油需求量的30%。而那时是60%。在德国,石油需求量已经大大降低。此外,已经相当程度上转用来自俄国和挪威的天然气。但是:德国的汽车始终靠汽油转动,许多住房是用油取暖的。

(卡特琳.玛台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