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东亚馆百年庆典出书-中国考古学家当主编 | 文化经纬 | DW | 19.03.2007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科隆东亚馆百年庆典出书-中国考古学家当主编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2002年,钧窑的发掘被选为中国考古十大发现。该项考古工程历时3年,2005年参与此项挖掘工作的中国考古专家霍杰娜应邀到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参与博物馆百年庆典新书的编著工作,且担任主编。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报导如下。

中国文物在德国展出

中国文物在德国展出

2009年坐落在德国科隆的东亚艺术博物馆将迎来其建馆的百年庆典。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的研究生霍杰娜受邀担当本书主编。该馆开馆至今收藏购买了大量中国文物,从新石器时代到晚清时代。据博物馆馆长施多勒姆博士介绍,这本书将囊括该馆收藏的中国出土文物的照片,出土的年代,出土窑址,即当时中国瓷器制造业的技术的详细介绍。新书出版的意义也给中国考古界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因为其中一些文物在中国还从未曾展出过。

考古专家霍杰娜介绍说:“博物馆馆长也想让中国的收藏家将来读到这本新书。让中国的同行和收藏家也能看到我们国家的文物在国外的状况,同时了解国外的学术研究水平,这也包括他们所研究的藏品。”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由于历史和战争原因,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大批中国文物流失国外。从中国民国时期开始,一些外国收藏家就曾到中国购买瓷器收藏,包括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美国,英国等大型博物馆中的目前展出的中国文物都是该历史时期收藏到的。今天,这些博物馆还会通过其它途径,例如到纽约克里斯蒂这样的世界著名拍卖行购买中国文物进行收藏。

博物馆以不菲的价格从世界各地购得的这些中国文物,如何对此进行鉴定,作出的什么评价,中国与德国考古学家则有着不同的看法,“例如我们在看同一件文物的时候,我首先比较偏重的是,它是真是假,是何时何地出产的,当时的工艺水平如何。而德国行家比较看重的是一件文物的艺术性。比如,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造型,这可能和当时人的审美观,思想或是社会习俗有关。”

在霍杰娜看来,产生这一原因的问题在于德国对考古这门学科的分类和中国率有差别。德国人将拿着小铲实地挖掘的工作称之为考古,而像霍杰娜目前承担的工作,德国人看重的是其艺术性和艺术价值,也就是艺术史专家。

霍杰娜从事考古和瓷器研究在中国时就初有成效。从2002年钧窑的挖掘工作至今,福建的同安窑,河南的汝窑,浙江杭州的官窑,她的足迹踏遍中国。她说,虽然现在中国考古界和国外的交流越来越多了,但还是要尽量避免闭门造车现象的发生,“在国内做研究的时候,我想中国缺少的是对国外资料的收集,对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了解。比如,你可能看到了一些问题,但其实这个发现可能在5年或10年前就有了。如果要拿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再来做研究的话只能是重复劳动。”

新书将于2009年,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百年华诞之际编写完成。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

DW.COM

  • 日期 19.03.2007
  • 作者 严严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A1W2
  • 日期 19.03.2007
  • 作者 严严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A1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