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香港人”身分认同指数创十年新高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20.06.201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民调:“香港人”身分认同指数创十年新高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公布最新香港人身份调查, “香港人”的身分认同指数录得显著升幅,创2008年以来新高;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身份的认同指数却最低分,不及“亚洲人”、“中国人”等身份认同。

China Studentenprotest in Hongkong Occupy Central

民调显示港人对“香港人”的认同感评分最高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于6月4至7日,透过真实访员以随机抽样方式,成功以电话访问1001名香港巿民。调查显示,巿民对身为“香港人”的认同感评分最高,有8.54分,其次是“亚洲人”、“中华民族一分子”以及“中国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的认同感最低,只有5.85分。
根据港大民研的分析,“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指数较上次调查录得显著升幅,亦是自2008年以来的新高。按照一般研究方法将“香港人”和“中国人”的身份二元对立比较,则香港巿民无论是狭义或广义地自称为“香港人”的比率,同样较相同定义的“中国人”比率,分别高出23及37个百分点。综合数字显示,香港巿民依然最认同“香港人”的身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身分的认同程度,就相对低于其他身分认同。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高级讲师吕秉权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表示,“香港人”的身分认同指数高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认同感低的现象颇为正常。吕指出,人们对于自己国家或地方的认同,往往建基于这个国家或地方能否给予一份归属感,这份归属感不一定要建立在国家富庶或强盛上,而是国家能否给予一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义的感召。
学者:“核心的价值被摧毁”
吕秉权续指,环看中国近年的表现,走向一种财大气粗、霸权、“有钱便是一切”的方向;另一方面,社会道徳的力量丶感召力度却相当低,领导人没有展示一些好人好事、具有道德的感召来令大众顺服,反而用“拳头”及金钱来要求大家做中国人。一些维权人士以及手无寸铁、无辜的人被迫害、或被无理的禁锢,如刘霞的事件,她及丈夫的遭遇可说相当不公义的;在香港方面,很多核心的价值也被摧毁,如香港的铜锣湾事件,它推翻了“一国两制”基本的防火墙;在普选丶立法议会丶司法独立丶甚至警队等等层面的核心价值都被“大陆化”、受到威权丶横蛮无理的压制。吕认为,以上种种,令很多本来爱国的香港人,感到相当失望,也让香港人对国家及中国国民身份认同产生很大障碍。
建制派:“内地不好被刻意放大”
而建制派的民建联副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张国钧则对德国之声表示,香港人认同自己的身份,这完全不足为奇,就如在中国内地,四川人丶福建人他们一方面认同自己中国人身份之余,也会重视自己为四川人丶福建人的身份。张国钧指出,香港回归后,一批人包括一些政界,刻意把中国和香港分隔,把中国内地不好的地方放大,令到一些对内地认识不足的香港人对内地产生负面的看法;相反,过去10多年来,中国内地的发展非常快速,很多人才丶企业也来到香港发展。张指出,他观察到香港部份年青人面对着在港工作的内地人才及研究生时,感到竞争的压力,容易产生防卫的心态,这是值得关注的。
张国钧认为,若能够增加香港人对内地的认识及了解,便会有助增强港人之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张指出,香港政府应把内地正确讯息给予香港,提供多些机会让香港人亲身了解中国,如政府最近积极安排公务员到国内交流,其他如学生丶商界到内地交流考察,看到中国虽有不好地方,但同时也有很多足以学习的地方,便会消除误解。另一方面,张国钧强调,年青一代忧虑与其他地方竞争处于劣势,政府便要积极装备他们,使他们拥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竞争,与内地人是一种互补而不是竞争,如现在大湾区发展计划,港府要令到香港人充份认知,借助大湾区的资源将会裨益香港。
“打压港独助长香港身分认同”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剑华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指出,“香港人”的身分认同指数正反映香港近年的趋势,而中国国民认同指数最低,反映中央及港府做了一连串丶打击港独的行动,不旦不能扭转局面,增强香港人的中国人身份同,反而巩固以上趋势。
钟剑华认为,香港人独特的历史背景因素令一般香港人不轻易把民族血统来观照世界,特别年青人,不会把民族血统作为身份认同。钟指出,港人认同香港人身份,不等于否定自己中国人身份,然而,一旦牵涉到政权上、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层面上,港人就很难产生认同。
香港众志主席林朗彦告诉德国之声,近年政府不断作出一些举措去改变港人的身份认同,如大湾区发展政策,除了政治经济发展外,还希望制造一种大湾区人的文化身份认同,明显不太成功,香港人年青人,生活模式丶思维仍然没有太大变化。另一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的身份认同,林朗彦重申,近年中港矛盾虽然有所舒缓,但当大家目睹中国的维权人士丶刘霞等事件,心里都有一个评价。他表示,不认为中国人和香港人的身份存在一定的冲突,然而,对于香港人来说,国家事务如人大政协选举、以及中国社会的制度等等,都是很遥远的事情,因此很难产生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尽管在生活丶流行文化层会都会有接触,然而,一旦牵扯到社会价值及政治制度上,中国人及香港人的身份仍然存着价值的矛盾。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