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部分中学取消“留级制度” | 在线报导 | DW | 31.08.201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在线报导

柏林部分中学取消“留级制度”

“留级”—对于很多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而言,这个词无疑具有极大的杀伤力。但是,德国首都柏林的部分学生现在可以不用再为“留级”而伤脑筋了,因为该市政府决定,部分学校从本学期开始取消强迫留级的做法。

在德国的"留级生花名册"上,不少名人都曾经榜上有名。前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因为古希腊语和拉丁语而惨遭"厄运",前巴伐利亚州长施托伊贝尔也曾栽在拉丁语上。著名讽刺艺术家哈拉德·施密特(Harald Schmidt)和现任外长韦斯特韦勒也都曾经是"留级生"。在其他国家,这样的事例也不少,最著名的可能要数英国前首相温斯敦·丘吉尔,他甚至将自己的小学阶段称为"人生地图上的一块阴暗污点"。

政界:取消留级呼声高涨

现在,柏林市长、社民党籍的沃维莱特(Klaus Wowereit)做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决定。从下一个学期开始,柏林教育改革后的中学(neue Sekundarschule,包括原有的普通中学Hauptschule和实科中学Realschule)中将取消留级。只有在学生自愿或者达成教育培养协议的前提下,并得到家长的同意,学生才能重修一个学期的课程。

"留级制度早就受到了批评",社民党籍的教育专家特驰(Felicitas Tesch)表示。大部分留级学生的课业表现并未由于重修了一个学期的课程而有所改善。来自教育和科学工会(GEW)的彼得·辛拉姆(Peter Sinram)也认为"所有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速度。"而留级是一个毫无成效的做法,并且导致学生遭受"社会耻辱"。

经合组织的教育专家、"比萨测试(经合组织国际中学生测试计划)"协调员安德里亚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也赞同以上观点,他不久之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留级对学生毫无好处,非常没有效率"。在另一个场合,他还曾表示,北欧国家从来没有人会想到让学生多次重读某一学期的课程。与此相反,那里的教师会和学生们进行具有建设性的合作,而不是把成绩差的学生推给下一个老师。因为留级只是"惩罚学生,而不是让他们有所提高"。

事实似乎也印证了施莱歇尔等人的说法,在十年前举行的首次"比萨测试"中,芬兰名列前茅,而那里恰恰是没有留级这种说法的。依然实行留级做法的德国当时在参测国家中位居中游。迄今为止,德国的留级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仅在08/09学期,每50个德国学生中就有一个留级,总数共有18万4000人。巴伐利亚州留级生比例最高,达到3.2%,萨克森-安哈尔特州(3.1%)和柏林(3.1%)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学界:对于"留级"仍有分歧

尽管德国政界中,反对"留级制度"的声浪日益高涨,但科学界对此的意见却仍有分歧。贝塔斯曼基金会的一项研究对"留级"的做法做出了负面评价,认为重读一个学期非但要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而且并没有什么效果。研究人员提供的数字显示,德国纳税人每年要为"留级生"付出将近10亿欧元,而这笔钱并没有带来什么教育学意义上的积极成效。

但是,莱茵-威斯特法伦经济研究机所做出的调查则显示出不同的结果。2004年,该机构针对超过25000名出生于1961年至1973年之间的学生进行了评估。结论是:"重读了一个学期的学生,相对于那些始终顺利升级的学生而言,得到较好的毕业成绩的机会更高。"

这一论述也得到了德国教师协会的支持。该协会主席约瑟夫·克劳斯(Josef Kraus)将取消留级的做法称为"教育学上的瞎胡闹"。

作者:EPD(德国福音新教通讯社) 编译:石涛

责编:叶宣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