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柏林专访王小帅:左右为难

亭子2008年2月12日

在本届柏林电影节上,王小帅向观众们展示了他的新作品《左右》。《左右》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一对已经离异夫妇的孩子得了白血病,为了挽救生病的孩子,妻子找到前夫,提出要跟他再生一个孩子。在挽救一个生命的前提下,四个中年人开始了他们“左右为难“的人生历程。从残酷的青春到左右为难的中年,王小帅是如何看待这种转变的?下面请看德国之声记者发自柏林的独家采访。

https://p.dw.com/p/D6Ft
王小帅接受采访(德国之声记者摄)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王导演,您好!首先感谢您把《左右》带到柏林。您过去的作品很多都是反映青春题材的,为什么这次选择了一个讨论中年生活以及伦理道德的题材?

王小帅:在拍完《青红》以后,我就一直想拍一个关于我对生活的体会而且离我生活很近的一个题材。我自己也人到中年,我想把中年的挣扎和压力以及我对中年生活的理解都拍进作品中去,但是一直也没有找到这种机会。后来我看到报纸上有这样的报道,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在意,觉得这样的故事不是我想要的,因为我想探讨的是关于人到中年的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危机,这个故事看似跟我要表达的主题无关。可是后来在讨论中发现,其实这个故事背后正好是我要的东西。它听起来像是一个比较煽情的故事,但是背后隐藏的却是很残酷的现实:在拯救这个生病的孩子的过程中,四个中年人要做出的选择以及他们所面对的所有的责任、牺牲、道德等等。

德国之声:从关注青春到讨论中年危机,这能不能看作是您的一次转型?

王小帅:对我来说,《左右》其实是个水到渠成的作品,随着我自己年龄的增加,对生活的体会也不一样了。跟《十七岁单车》以及《青红》相比,虽然《左右》表达的是中年生活,但是“残酷“这个主题仍然存在。青春期的残酷像寒风一样,比较凛冽,很锋利很直接刺骨;但是中年生活中的残酷潜伏在一个温厚的表面下,其实生活中这种真正的压力要比青年人面对的残酷的多,而且这些压力有时根本无处发泄。《左右》看起来好像跟以前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实仍然延续了“残酷“的主题。

德国之声:在电影的结尾,您安排了一段床戏,让已经离婚并各自有了新的家庭的夫妻重新回到床上。为什么安排了这样一个触及人们道德底线的结局?

王小帅:救人是全人类都不可能拒绝的要求,这是个高尚的选择,可是在这样一个高尚的选择后,主人公却要面对很多违背社会伦理中国人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东西。主人公戴了一顶高尚的帽子,却不得不承担之后的种种沉重的压力,这种结合,正是我想要表现的主题。这个结局跟电影整体的走向是比较接近的,最后的床戏是苦涩的,符合电影的风格。一般意义上的性爱是甜蜜的,但是电影中的床戏是残酷的,它变成了一种工作,很无奈。这个床戏在我看来,是全剧的高潮,这样一个结局也揭开了另外一段故事的序幕。

德国之声:您想透过这样一个残酷的结局向观众表达一种什么信息呢?

王小帅:我觉得人在命运之前都是很无奈的。这四个中年人经历了这么多挣扎,最后还是要听任命运的摆布。虽然帽子很大,爱、宽容、理解,但是所有这一切都透露着人在命运之前的渺小无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左右》跟我以前的作品还是有很多相通的东西。

德国之声:国内媒体对您凭借《左右》二度擒熊寄予厚望,您自己如何看待?

王小帅:六年以前,我拿过一个评审团大奖,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了,给我敞开了一扇大门。有竞赛就有期待了,如果能够往高走一步,当然就更好了。我觉得现在自己做电影的空间还很大,我的其他两部作品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也都拿了奖,如果能够持续这样的好运,当然我很高兴。如果拿不到,也是正常的。

德国之声:很多在欧洲电影节获奖的影片在国内的票房成绩都一般,对您来说,更看重获奖还是票房?

王小帅:获奖对我个人的职业生涯有很大帮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电影最终还是给观众看的,而目前中国国内的票房形势不太好,中国电影近年来拿了很多国际大奖,除了《色戒》因为特殊原因票房很好以外,其他的票房都不好。这其实是个很让人伤感的现象。我觉得现在中国电影市场都是以娱乐为主,热闹的搞笑的题材占主导。能在欧洲电影节获奖的电影一般都不太搞笑,但是搞笑的热闹的又跟电影节又没有缘分,所以这中间有个平衡的问题。近几年,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电影在欧洲电影节上获得了好成绩,所以这个票房与获奖的平衡问题也摆在那里,值得大家去思考。

Der chinesische Regisseur Wang Xiaoshuai
烟雾中的思索(德国之声记者摄)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您觉得造成目前中国市场上这种票房与获奖的不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王小帅:我觉得文化的兴盛和商业的需求是成反比的,大众消费和快餐消费毕竟还是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而电影又属于大众消费,所以观众中的精英层毕竟是少数,而中国电影市场在针对精英层恰恰又缺少发行渠道,中国的电影市场目前是不成熟的,分类还不够明确,这也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德国之声:您对您的电影有没有一个预期的市场定位?觉得什么样的观众会来观看《左右》?

王小帅:预期和定位还是有的。但是目前中国电影发行形式对我们比较不利。目前大部分走进电影院的观众都是抱着娱乐的目的的,当然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面对其他类型观众的发行渠道不畅通,以致无法让我们自己预期定位的观众群看到电影。跟我以前的作品不同,《左右》是一部非常大众的影片,从某种形式上来说,也是很娱乐的。它主要是讲老百姓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很贴近生活,每个人看《左右》都能至少抓住影片核心的东西,都有自己被感动的地方。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左右》是一部很大众化的电影,甚至连东西方的差别都被抹掉了。

德国之声:您觉得目前中国国内电影拍摄环境如何?

王小帅:我觉得目前国内是拍摄的环境好,但是发行放映的渠道不够完善。听说现在国内每年大大小小有五六百部电影在拍摄,越拍越多,最终只有几部影片能脱颖而出,市场环境很恶劣,但是大家都还在拍。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国内的拍摄环境还是很宽松的,但是发行放映的环境不够健全。

德国之声:《左右》的投资状况如何?

王小帅:《左右》还是跟以前的制作人合作,资金主要来自于私人,不是国家行为。投资成本不是我们的卖点,《左右》吸引观众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心灵之间沟通。

德国之声:当年因为《十七岁单车》私自参加柏林电影节遭禁,这对您有什么影响,特别是对您之后的拍摄方向有什么影响?

王小帅:我觉得对我做片子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我人生的轨迹会有影响。在我36岁的时候在柏林电影节上拿了奖,当时觉得自己尚算年轻,但是遭遇了封杀,自己失去了很多努力的机会,失去了做更好的作品的机会,耽误了很多时间。

德国之声:现在拍片的时候会考虑审查制度吗?会因为审查制度做一些相应的改变吗?

王小帅:现在中国的导演已经形成了自审的惯性了,大家都知道什么能通过审查,什么不行了。现在跟电影管理部门的沟通比以前有很大进步,畅顺不少。电影管理者也开始慢慢明白创作者在拍摄过程中应该跟随自己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去做,如果审查制度很严,有很多禁忌,让导演束手束脚的,那么导演也不可能拍出好作品。

德国之声:您如何看待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

王小帅:电影审查变成了一种模子,把中国电影塑造成另外一个样子。从艺术的本身来说,中国的作品应该可以更丰富、更自由、更多样化,比欧美更百花齐放一些,让中国观众的选择更多一些。而现行审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多样性,整个中国的电影市场所展现的就是另外一种形态,跟实际上的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区别。

德国之声:您觉得中国观众跟欧美观众在欣赏角度上有差异吗?您如何看待这种差异?

王小帅:欧美国家经过长时间积淀,电影市场成熟,观众层分化细致,形成了各类特定的观众群体。现在即使美国好莱坞大片横行,但是还是有特定的观众群欣赏那些非美国大片。现在中国这样的观众也越来越多,但是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特别是由于网络传播以及盗版管理上的不足,使这部分观众不进电影院。目前中国市场上还是以票房论成败,而欣赏非大片的人又不进电影院,所以这种“小片“票房就上不去,长此下去,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小片“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德国之声:谢谢您接受采访,祝您二度擒熊成功!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