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构想错了吗? | 媒体看中国 | DW | 26.09.201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构想错了吗?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和报道的重点之一是中日关系。具体话题有,中日钓鱼岛(尖阁诸岛)风波持续,几名在华进行勘查工作的日本人被控窃密被捕;以及邓小平就中日领海争议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构想是否错了。

中国渔船“闽晋渔5179号

中国渔船“闽晋渔5179号

中国日前抓捕了几名在华日本人,控告其试图窃取中国军事机密。这被视为对日本扣押中国船长的报复。据香港《明报》报道,被中国扣查的4名日本人,证实是藤田公司职员,负责调查日军在华遗弃化学武器,曾发短讯求救。

《明报》的报道写道:"外界流传今次事件,可能是中方就钓岛纠纷的报复行动。《产经新闻》称,中国政府拘留4名日本人,可能会作为交换中国渔船船长的'人质'。但日本官房长官仙谷由人今早表示,相信事件与钓鱼岛事件没有关系。中方昨日指,4名日本人擅自进入河北省某军事管理区,并进行录像,河北省石家庄市国家安全机关将4人拘留,依法审查。"

报道接着写道:"藤田公司否认他们在华搜集军事情报,指他们原定从20日起,在河北省逗留数日,为竞投清理战时日军遗留化学武器项目,做准备工作。……藤田建设公司是日本的一家中型建设公司,据称是受日本政府的委托,为了调查日本遗弃在中国的毒气弹,而前往石家庄市的。日本传媒报道,相信4人当时在现场附近视察。"

《明报》:中国只会对日打经济牌

《明报》本周在论坛版还发表文章,提出关于钓鱼岛(尖阁诸岛)的几大问题,其中之一是:邓小平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构思是否错了?"。文章写道:"邓小平在1978年就中日钓鱼台的领土纠纷提出'搁置争议',后数年又加上'共同开发'的建议。至于主权问题,他认为让下一代寻找解决的智慧。个人认为这是极具卓见及切实可行的方法。这个构思本身没有错,可是必须中日双方接受及恪守。错是错在中国一厢情愿,单方面'搁置争议',对钓鱼台采消极态度。日方从未接受此构思,反而趁机不断加强对钓鱼台及附近水域的控制,中方多年来未能阻止,让钓鱼台实际上成为日本统领之地。"

《明报》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为何对日'口硬手软'?"文章写道:"中国对日'口硬手软'不是因为害怕日本,也不再是对中日经贸关系的顾虑,而是从国际关系整体布局着眼。中国军力远胜日本,对日经贸依赖远比日本对中经贸依赖为低。日本不足惧,中国担心的是若中日就钓鱼台事件弄至武力对峙局面,那就中正美国的圈套。东亚的日韩及东南亚诸国可能因此形成'大东亚反中圈',这是中国最不想见到情况。因此估计中国只会对日打经济牌,不会派军舰及容许民间保钓分子去钓鱼台宣示主权。不过不要少看经济牌,日本近年对华贸易每年都有二三百亿美元的盈余,再加上中国手上拥有大量日本政府债券,此牌若运用得宜,日本将有排头痛。"

针对最近的钓鱼岛风波,《苹果日报》发表题为《温家宝为何撂下如此狠话》的评论。评论写道:"(温家宝)的讲话意味着北京的反日行动必会升级,否则对国家领导人威信造成极大打击。那么,北京还可如何反制日本呢?……老实说,(过去十几天)这些警告和反制措施只是隔靴搔痒,绝对不可能逼日本就范。"

《信报》:中日对峙会不断升级

但《信报》社论的看法则似乎有所不同。该报的社论写道:"经过这场风波,中日再难返回所谓'战略互惠'关系,因为双方深藏着一些无法解开的恩怨和矛盾。……由于对日强硬路线有强大民意支持,令中国政府可以放胆还击,中日对峙相信肯定会不断升级。"

摘编:李华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