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不只在中国,全球半数电脑用盗版 | 在线报导 | DW | 21.11.2002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在线报导

“打假”不只在中国,全球半数电脑用盗版

盗版软件和假冒产品如今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大众运动”。如果说盗版软件在亚洲早已是司空见惯,假冒产品则在欧洲也屡禁不止。

盗版的软件和音乐光盘

盗版的软件和音乐光盘

“德国经济界反产品与商标假冒行动组”位于德国与波兰交界处的奥德河畔法兰克福市。根据这一德国“打假办”于本周三(11月20日)发布的消息,在全球范围内非法盗版软件占了世界市场的40%,特独别是在亚洲和独联体国家,盗版著名软件的现象最为严重。在2001年,盗版软件给生产厂家造成了110亿美元的损失。除了软件被盗版,汽车零配件、服装和手表等名牌产品也是经常被假冒的对象。

从11月20日开始,德国的这家打假机构在奥德河畔法兰克福工商会专门开办了“真品-假冒”展览。“柏林-布兰登堡企业安全工作小组”的克努特.悌尔先生在展览会上介绍说,现在的假冒产品往往能迷惑行家的眼睛,过去那种一眼就看得出的假冒产品已经不多见了,譬如将仿照“劳力士”的手表打上“劳力土”商标字样。

在德国,假冒产品经常出现在跳蚤市场和周末集市,现在甚至连食品中都有冒牌货。特别是在德国和波兰交界处,假冒产品颇为猖獗,因为不法厂家在波兰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在波兰制造假货,然后拿到德国冒充真品高价出售。例如在最近曝光的一次假冒事件中,一家波兰啤酒酿造作坊将自家的啤酒装入名牌啤酒“沃尔斯坦”酒桶,然后运到德国假冒原装出售。

悌尔先生为那些对产品真伪有些吃不准的消费者出主意说,如果一个产品的价格低廉得有些离谱,就应该追问销售者这一产品的真伪,如果销售者闪烁其辞,那么消费者最好对这一产品敬而远之。被假冒的厂家可以通过“紧急禁止”等法律手段来阻止假冒品的流行和传播。

假冒产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后果往往是致命的。例如在汽车零配件行业,与冒牌的汽车冷却器相比,假冒的奔驰车星状徽标如今早已是小巫见大巫了。在这一行业,假冒名牌的廉价发动机活塞或轮辋早已泛滥成灾了。

在信息产业内,软件盗版行为直接威胁到一些小软件开发公司的生存。悌尔先生建议这些小公司主动采取预防措施,提高防盗安全度,例如,通过为企业内部网络建立防火墙和设置密码,至少可以减少新开发软件的泄密机会。

越南和中国:正版软件凤毛麟角

对于那些在市场上发行的软件来说,盗版行为防不胜防。德国“打假办”确信,在越南,盗版软件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4%;中国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盗版软件市场份额达92%,而一些前苏联共和国则以87%的比率紧随其后。

即使是在公认的法制健全的的德国,也有34%的计算机装有非法盗版软件。仅在德国,去年盗版软件为厂家带来的损失就达6亿8千万欧元。悌尔先生说:“假冒和盗版不是什么劫富济贫的侠客行为,而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被涉及的生产厂家为此损失了很大的销售市场。”

  • 日期 21.11.2002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2quj
  • 日期 21.11.2002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2q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