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我眼中的德国幼稚园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4月27日

“我很感动,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来自整个社会的配合。”

https://p.dw.com/p/4xoV
花园里的踩水游戏图像来源: AP

在德国慕尼黑留学期间,我有一个放松身心的小秘密:在工作学习繁忙的时候,冲一杯咖啡,坐在阳台上,看着楼下幼稚园中可爱的娃娃们。

阳光下的快乐裸奔

这是一所为正在就读大学的父母们开放的幼稚园,专门照顾3岁以前的孩子。

夏天,我最大的享受就是坐在五楼的阳台上,看幼稚园的阿姨给宝宝们“冲澡”。所有的小宝宝们都全身裸体地站在小花园里玩滑梯、堆沙子,每个人的头上都带着红色或蓝色的太阳帽。这些鲜艳的色彩衬映着他们白色、棕色、黄色和黑色的肌肤,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的漂亮。

几个老师在旁边坐着聊天,手上拿着一个冲水龙头朝这些可爱的娃娃身上冲水,以此来帮助他们降温。可爱的宝宝们有的迎着水跑过来,有的为了躲避老师的龙头奔跑着,嘴里时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在繁忙的下午,他们的笑声和阳光是我最好的下午茶。

冬季,从图书馆回来,听见身后传来的欢歌笑语,原来是宝宝们坐在一个木板车上(车的周围都用木板隔上)。一个老师在后面推车,两个老师在左右两边守候,车上坐着的十来个宝宝大声地唱着我怎么听也不明白的童谣,脸上露出灿烂而甜甜的笑容。

原来,是老师带他们学习认识红绿灯和投递信件回来了。

过马路的美丽女孩

德国幼稚园大多进行认知教育。为了弄清楚他们是怎样教这些孩子的,在和老师商量后,我参加了一次“红绿灯”课。

那天天气很好,三个老师带着十几个孩子来到一个十字路口。老师带来了三种颜色的色板,让孩子们站在街边对照着路灯和自己手上的颜色板。老师耐心地考察每一个孩子是否把路灯上的颜色和色板上的颜色弄清楚之后,就给每个小朋友解释绿灯行、红灯停。在德国过街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行人不用左顾右盼,因为有车的时候都是车让人,所以过街的时候,我们只用朝前看就可以了。两个老师分别站在街的两边,接送着实习的孩子们。在老师的照顾下,每个孩子都在绿灯行的时候趾高气扬地走了过去。等孩子都走过去时,我看了一下表,已经过了一个半小时了。

接着,老师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没有红绿灯,只有斑马线的地方。德国交通法规定,在没有交通灯的地方,必须是人先过,然后才是车。对于孩子来说,身边有车过,还是会引起他们的一点慌张。

第一个过斑马线的是“头儿”,一个3岁的男孩。这时,左边开来一辆小车,小男孩下意识地停了一下,想等那辆车先过。车主从车里伸出头来,友好地给小孩做了个你先过的手势,男孩回头看看老师,信心十足地走了过去。虽然,小孩们的实习很耽误过往车辆,而我看到的情景却是每个开车的人都在很有耐心地让这些宝贝们慢慢通过。

最后是一个比较胆小的小女孩,来自斯洛文利亚。她怎么都不敢过,一看见车就躲开。在一番鼓励之后,老师坚决地把她轻轻往前面一推,小女孩慢慢地一步步蹭向街中央。这时,左右两个方向有车。小女孩回头看看老师,老师朝她做了一个走的姿势,马路对面的老师在向她招手。小女孩朝着老师做了一个要抱的动作,年轻的女老师坚决地摇摇头。只看见小女孩的眼圈红了,自己站在路中间,哇哇哭了起来。我琢磨着老师该上去把她牵过来了吧。谁知,老师根本没有过去,而是走到两边的车主那里解释可能要耽误他们一些时间。小女孩孤助无援地站在中间已经近4分钟了,也哭了4分钟。我想,她应该知道了用泪水是不能让老师把她接走的。这个时候,所有的孩子和两个开车的德国年轻人以及路上的行人都停了下来,大家都在喊着:“勇敢地走过去,美丽的女孩。”大家都在鼓掌,小女孩犹豫了半天,终于迈开了脚步……终于到了路边,大家一起欢呼,老师把小女孩举了起来,然后领着她朝两部因为她而等了七八分钟的车走过去,向车主道“谢谢”。而车里的年轻人告诉小女孩:你是一个最勇敢的孩子。我很感动,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不仅来自于家庭和学校,而且来自于整个社会的配合。

其实,在德国,这么小的孩子一般是不会独自过街的。但是两个老师告诉我,应该从小让孩子认识、熟悉他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和尽可能多的社会功能,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从小就意识到他们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有自己的权利,更有要尽的义务。

自己的事自己决定

德国老师对于幼儿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学习生活常识和自理能力,并且给予他们运用这些常识的机会,比如孩子可以自己选择吃饭的时间,也可以选择中午是否睡觉,参加什么游戏。虽然,在成人看来是小事,但对于大脑发育才2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这就是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慎重的选择。

看着他们每天都在考虑自己吃什么,什么时候睡觉,玩什么的认真表情,我很羡慕他们。因为他们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生活,进行着自己的人生选择。

(张威)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