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应该"去全球化"

2010年8月17日

为了本国的经济增长,世界各国政治家们用尽招数。这也不足为奇。然而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已达极限。他们倡导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与环境。国内生产总量缩水,可能也有积极的意义。

https://p.dw.com/p/OpEp
更有人直接呼喊“反全球化”!图像来源: AP

身体力行


佩希没有轿车,电视,甚至手机。但他并没有与外部世界隔绝。相反,来自奥尔登堡的这位经济学家经常被咨询,时常乘坐火车出门办事。即使乘火车比开私家车环保,仍然会打破二氧化碳排放的平衡。他说:"我现在个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约有4.5吨。"


如果没有演讲行程,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年可控制在3吨以内。这样他几乎履行了作为地球公民"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义务。科学家们计算得出,人均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控制在3吨之内,才能使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变暖限制在2度的范围之内。目前,德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接近11吨。


佩希说:"我们可以只对那些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人均总量三分之一的国家讲明,如何做好环境保护。我们可以向中国人与印度人展示,德国人是如何做到每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3吨内,同时还可以轻松愉快地生活。"


进入废品回收时代


他设想着一个废品回收的时代。"时至今日,现代社会的人们还一直将自由的概念固定在这样的问题上:我还需要点什么?还想要买些什么?而废品回收的年代与前者的发展趋势是相逆的。那个时代的人会说,我能从哪些负担中解脱出来,这些负担耗费了我的时间、金钱、空间、精力甚至还有生态资源。"



去全球化,加强区域化


佩希认为,当人类把自身从"消费负担"中解脱出来时,工业将会减少一半。他说,为此,

"德国必须去全球化。现在我们所经历的全球化,消费者与广大制造商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越来越复杂,当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出路,全部都是耗能的。如此的全球化注定是毁灭性的"。


他指出,原因就在于,能源价格将会随之急剧抬升:"最终我们还是会重新回到这种情况下:产品来自当地区域,而且价格更低廉"。佩希建议,消费者现在就应该更多的依靠当地区域产品。当地产品只需要短途运输,所引起的能量耗费也会更少一些。


气候保护兼顾经济增长是难题


能源部门在柏希等人所要求的生态结构改造中占有关键性地位。能源部门支持可再生能源,也警告人们不要抱有幻想,天真地以为可再生能源可以在气候保护的同时兼顾经济增长。佩希说:"如果我现在正在建造的风能设施确实能产生气候保护的效应,就意味着我必须在同一区域内削减化石能源或原子能,如此一来就不存在增长,而是一场零和比赛"。

作者:张丹红/ 编译:崔简

责编:凝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