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席勒对中国的影响和他的中国情结

2009年11月10日

2009年11月10日是德国文豪席勒诞辰250周年。席勒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和歌德一样关注中国,写过跟中国相关的戏剧如《图兰朵》,还有一些诗歌。他的精神对20世纪中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等都有一定的影响,他的作品被中国文学家取来或修改后直击中国的现实。这些年,中国举办了一系列纪念席勒的活动。这几天,德国迈宁根宫廷剧院将在上海、北京等地上演席勒剧作《阴谋与爱情》。

https://p.dw.com/p/KSD8
在魏玛的歌德和席勒雕像:这两位是1949年前对中国新文学运动影响最大的两个德国作家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中国《商报》200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列举"影响中国的德国十大人物",其中就包括席勒。席勒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至少应该从马君武起算。马君武是同盟会章程的起草人之一,1907年因遭满清政府追缉,流亡德国柏林,就读于柏林工大,辛亥革命后,他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和国会参议员。1914年再度前往柏林和瑞士读书。据说他在1911年就发表了席勒剧作《威廉退尔》的文言文译文。但可以找到的是他1915年发表的译本。他写道:"此虽戏曲乎,实可作瑞士开国史读也。予译此书,不知坠过几多次眼泪。"当时,中国正是"开国"之初。席勒这部作品写的是14世纪时瑞士人反抗奥地利异族统治,争取自由的一段历史。关键词是自由。田汉等中国文人认为,马君武选择席勒这部作品来翻译,绝非偶然。

1919年,五四运动提出的口号,除了"德先生"(Mr. Democracy)和"赛先生"(Mr. Science)外,还有一个就是取自德国的"狂飙突进"。这个"狂飙突进"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就是歌德和席勒。1949年前,中国翻译次数最多的德国文学作品有三部,即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席勒的《阴谋与爱情》和施笃姆的《茵梦湖》。写的多为争取婚姻和恋爱自由,关键词也是自由。中国著名学者、诗人冯至把席勒称为"建筑自由庙宇"的伟大诗人。

中国德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社科院研究员叶廷芳先生对德国之声记者说,当时" 许多中国作家对歌德、席勒很感兴趣。象田汉、郭沫若,都以席勒自比。他们仿造魏玛的歌德、席勒塑像,与之合影,要当中国的歌德席勒。马君武最早开始译席勒作品。五四以后,他的诗歌等等都译了过来。三十年代的时候,陈白尘、宋之的把《威廉退尔》改写成《祖国万岁》,在中国上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中国媒体最近的相关报导中对此写道:"剧中渴望自由、追求独立的爱国主义情怀,鼓舞着我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叶廷芳先生指出,席勒对中国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席勒提倡审美教育,提倡提高国民素质,从国民素质入手,来推进社会的进步。中国人经历了许多波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越来越感觉到他这个教育思想的重要意义。"

这些年来,连续有纪念席勒的重大日子。2005年纪念席勒逝世200周年、今年纪念他的250周年诞辰,中国德国文学研究会和北大等许多机构都举办了纪念活动。11月10日至13日,德国东部著名的迈宁根宫廷剧院将在上海和北京各演出两场席勒的《阴谋与爱情》。这部戏剧是在中国上演次数最多的德国剧作。叶廷芳说,近日,莱比锡一个电视台也要到北京来,已约他谈席勒对中国的影响,他还谈到, 10月中旬他在庐山参加了国际作家写作营,庐山跟德国一个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地质公园交流,德国地质公园送来一尊石雕,是席勒的雕像。

" 他们说,之所以选择了席勒,是因为今年是席勒诞生250周年。这座石雕落户在庐山的一个国际名人公园里,而席勒这个石雕成了这个国际名人公园开放后第一座落户在这里的名人石雕。"

席勒对现代中国有着很深的影响。但他和歌德同样受到中国的影响 ,对中国有一种向往。叶廷芳介绍道:"席勒在晚年曾经想写一部关于中国的戏剧,开了个头,身体不行了,后来就去世了,没有写下去。但席勒跟歌德经常谈论中国。歌德当时看了《好逑传》、《玉娇梨》等,对中国也非常感兴趣。他们就经常谈论中国。实际上,整个十八世纪,欧洲对中国的兴趣都是很大的。包括宫廷里面都收藏中国的瓷器等工艺品。很风行。在这个风潮中,他们也对中国很感兴趣。"

席勒还对中国园林特别感兴趣,因为他的父亲曾经在斯图加特公爵的宫廷里管园林。他把中国园林中曲曲弯弯的道路称为"蛇行曲线",或者说"蛇行路径。"

作者:平心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