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毛派游击队的来龙去脉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09.05.2002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尼泊尔毛派游击队的来龙去脉

尼泊尔毛派游击队的世界观听起来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开展一场中国式的文化大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产主义,发起象秘鲁“光明小道”那样的游击战争,这就是尼泊尔毛主义者的斗争策略和目标。

一名女毛派游击队员在乡村里做政治鼓动工作

一名女毛派游击队员在乡村里做政治鼓动工作

1996年,毛泽东思想的崇拜者在尼泊尔发起人民战争时,人们曾不屑一顾地表示,这么几个人能成什么气候。而事隔几年,毛派势力俨然已发展成“国中之国”,不但阻碍尼泊尔的经济发展,对该国的警察和军队也构成了强有力的威胁。

过去几天政府军发动大规模攻势,击毙了至少650名毛派游击队员,专家们认为,本次行动是对反叛武装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不过,与此同时,尼泊尔首相德乌帕仍在在英美等国寻求支持,以打击所谓的“恐怖主义”势力。

毛派武装虽然也曾发出愿意开展对话的信号,但看来,德乌帕决心已定。他表示,“反叛武装必须停止暴力活动,放下武器,然后,才可以开展对话。”去年秋天,德乌帕曾对和谈充满了期望。当时毛派游击队甚至表示,愿意放弃取消君主制的主张。遗憾的是此后不久,和谈破裂,冲突再起。

1996年,毛派游击队发起武装斗争以来,已有4300人死于战火,其中半数以上是在去年11月以后。游击队不断袭击设在偏远地区的警察哨所,杀伤执行公务的警员。政府则不断采取行动,打击分散各地的毛派游击队武装,反叛武装的人数不等,少则二十几人,多则一二百人。

尼泊尔毛派势力有两名领袖人物,一位是建筑设计师巴塔莱,另外一人是农业问题专家达哈尔,人称“普兰昌达”。1996年,经过六年的血腥抗争,尼泊尔国王终于同意实行民主。当时,巴塔莱向政府提出一份包括40项要求的请愿书。内容包括,建立人民共和国,把土地分配给穷人,妇女有权在家庭财产中拥有份额。

巴塔莱是以最后通谍的形式提出上述要求的。他表示,如果政府不在两周内作出积极回应,就将爆发战争。而这场给尼泊尔带来灾难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今天。不过,一些尼泊尔问题专家认为,如果地处富庶的加德满都谷地的该国政府当初能更多地关注一下偏远山区,毛派游击队决不会有任何发展机会的。

尼泊尔西部一位地方当局的长官承认,他没有能力为当地民众作任何事情。他抱怨道,“政府权威在这里根本无从谈起,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里的政府是选举产生的。

而这种权力真空恰恰为毛派游击队提供了活动余地。他们建立所谓的“人民法庭”,征收税务,开办学校和医疗机构。在那些平均寿命只有52岁,年均收入不足一百欧元的地区,毛派游击队的上述举措很有欢迎。

毛派游击队一般以警察部队为袭击对象。但是,屠戮平民时他们也似乎不会手软。游击队依靠抢劫银行、敲诈勒索,解决经费来源。抗拒者,就难逃杀身之祸。胆敢不响应他们“罢工”号召的人,也往往要付出生命代价。二月份,毛派游击队对工人发起的一次袭击行动中,就有一名儿童被活活烧死。

毛派游击队对平民施暴的事件越来越频繁,不过观察家也表示,村民们同时也在抱怨,政府军和警察也并不善待平民百姓。一般认为,毛派游击队的人数大约介于八千至一万人之间。全国75个行政区域中,毛派武装的势力已经在56个区域中建立了根基。加德满都政府期望,借助来自美国和英国的援助,政府军将能够最终战胜毛派游击队。

  • 日期 09.05.2002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2ALh
  • 日期 09.05.2002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2A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