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还是剥削者?坦桑尼亚人看中国 | 在线报导 | DW | 21.07.201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在线报导

好朋友,还是剥削者?坦桑尼亚人看中国

对坦桑尼亚总统贾卡亚∙基奎特来说,中国人是"真正的朋友"。可是,他的人民的看法却稍有不同。坦桑尼亚人抱怨中国移民缺乏融合意愿,提供给当地人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

1974年毛泽东会晤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

1974年毛泽东会晤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

塑料花、摩托车或蚊帐,-在达累斯萨拉姆的卡里阿考城区几乎什么都可以得到。市场的商品早就是来自亚洲。如今,售货员和商贩也来自亚洲。许多印度人几百年来已经在坦桑尼亚扎了根,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迁往非洲。其中之一是郑海昌(音译)。他的公司销售并修理汽车。他告诉说, 坦桑尼亚市场永远不会饱和。他觉得,当地老百姓喜欢他们在这里做生意,因为,这样可以创造就业岗位。至少他的公司不只有20名中国员工,还有100名非洲员工。

社会主义兄弟国家

在政府层面,两国的关系极佳。45年前,这两个曾经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签署了第一个友好协议。5年后,成千上万名中国人建造了坦桑尼亚和邻国赞比亚之间的铁路。至今,这条铁路线还是当地最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坦桑尼亚是中国在非洲最重要的伙伴国家之一。政治家和媒体充满赞扬之声。至于到底有多少中国人在坦桑尼亚生活,对此,专家们也一头雾水。估计有两万中国移民,并且,移民数量呈上升趋势。并非所有人都积极看待这个趋势。坦桑尼亚工会的联合组织-工会代表大会(TUCTA)的玛格丽特∙曼达戈(Margaret Mandago)指出,还在两国政府之间开始有双边关系的时代,坦桑尼亚人和中国人就没有真正亲近过。她批评说, 现在,他们作为商人而来,依然保持同样的距离。按照曼达格的说法,中国移民只是呆在自己的圈子里,对坦桑尼亚的经济也不是持续性的投资。确切地说,他们用廉价进口产品充斥了这个国家。

让大家都有工作

另一个批评要点是:中国的发展援助政策也是服务于北京政府的经济利益的。维权人士指出,中国通过建造面子工程项目收买了政府的欢心,而老百姓从中所获不多。达累斯萨拉姆新建的国家体育场就是一个例子。而且,以前,通过这类项目也减轻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负担,因为从事项目的几乎全是中国人。

肯尼亚人约翰∙尼安加∙卡鲁基亚(John Njenga Karugia)观察到了这方面的反思。他正撰写博士论文,选题是"中国在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移民" 。他发现,不管是政府还是公民社会,相关的争论越来越多。他指出,人们意见很大。他相信,要是能得到工作,当地人就会更支持相关的项目,而如果只有中国人工作的话,他们就会给中国人制造麻烦。

恶劣的工作条件,良好的生意伙伴

因为中国公司提供工作条件恶劣,常常出现问题。比如,在赞比亚,工人近年来一再抗议,因为他们觉得受到了占有了大量铜矿的中国人的剥削。在2006年的总统竞选中,一名候选人甚至这样宣传:把所有的中国商人赶出去。离这种极端的情形,坦桑尼亚还相距甚远。尽管存在种种批评,至少是作为生意伙伴,中国人目前还是受尊重的。

小资料:坦桑尼亚与中国

在中国老一辈的头脑中,坦桑尼亚可能是最为知名的一个非洲国家,“坦赞铁路”长期成为中国官方推崇的“中非友谊象征”。其实,真正让坦桑尼亚闻名全球的并非铁路,而是咖啡,生长在非洲最高峰乞立马札罗山的黑色小豆子,为坦桑尼亚带来“咖啡绅士“的美誉。咖啡是坦桑尼亚的重要经济作物,其他出口产品包括黄金、棉花等,并有矿产资源,但其经济结构单一,外国援助为重要经济来源。

坦桑尼亚是中国在非洲的最大受援国,项目包括铁路、纺织、农场,1970年代完工的坦赞铁路是最大项目,这条连接坦桑尼亚与比亚的铁路,贯穿了东非大陆,当年艰苦的兴建过程,在许多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年来,外资投入矿产及旅游业增多,至2009年底为止,坦桑尼亚共有6家五星级酒店或渡假村,其中5家来自中国企业投资建造。

作者: 阿德里安·克里施(Adrian Kriesch)(非洲/中东部)

责编:凝炼

相关音频视频

  • 日期 21.07.2010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N8wb
  • 日期 21.07.2010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N8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