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修葺完工 | 媒体看中国 | DW | 09.07.2007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台北故宫博物院修葺完工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经过为期三年、耗资2100万美元的整修后,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幅与过去全然不同的新面貌。新苏黎世报记者在该报发表文章,介绍了中国历代文物历经战乱、辗转到达台湾、最后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经历: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曾于2003年在波恩展出。图为清代画家恽寿平的作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曾于2003年在波恩展出。图为清代画家恽寿平的作品

“在蒋介石国民党在台湾实行独裁的时代,这个博物院的政治功能很明显:这批文物表明,作为中华民国总统的蒋大元帅仍然是全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虽然这一权利要求在1975年蒋去世以前就已成了与政治现实渐行渐远的幻想,但由于毛泽东在大陆实行恐怖统治和发动破坏文物古迹的文化大革命,国民党更把自己视为中国历代文物、即中华文明的唯一保护人。确实如此,如果这些艺术珍品在那个年代落入毛的疯狂的红卫兵之手,其结果不堪设想。”


怎么 “去政治化”?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林曼丽对新苏黎世报记者说,重新布展是为了“与时俱进地展示古物”、“去政治化”。更多展出并非源自中国的文物是为了“开阔思想和地理眼界”。新苏黎世报记者认为,这样的做法使陈水扁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

“陈水扁总统的执政党民进党对故宫博物院采取了矛盾的立场。加强对台湾地方的认同感、强调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是民进党的目标。中国的重要文物成了这一目标的障碍,就不足为奇了。

但只有少数民进党代表人物主张把这些‘外国’艺术瑰宝运回北京,以切断连接台湾与中国的所有纽带,大多数人则呼吁细致地重新布置这一吸引游客的场所。按照新方案,中国艺术品应更多地与台湾和西方文化展品放在一起。这样会抹去博物院的中国特征,但这也许正是他们想看到的效果。所以,去政治化的意义有限,因为民进党也试图把故宫博物院变成政治工具,只不过与国民党当年的重点不一样而已。”

新苏黎世报记者注意到,北京严厉谴责台北故宫博物院重新布展的做法,民进党的做法只会加剧两岸政治关系紧张:

“台湾政府追求的去政治化再次激化了政治争执。所以,林院长除了必须具有艺术史知识外,更需要有外交技巧。从谈话可看出她两者兼备。她说,‘这批文物现在位于民主的台湾,它需要与这里的环境及文化进行对话’。这番话用词谨慎,听起来无懈可击、不伤大局,但实施这一方案包含着潜在冲突,并将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形象。”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