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腾飞的负面 | 经济 | DW | 18.05.200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经济

印度经济腾飞的负面

几十年以来,印度一直是贫穷的象征。大家对于印度的了解也仅限于加尔各答的特蕾莎修女。但近15年来印度的发展使大家不得不刮目相看:今日的印度被视为世界经济最有发展潜力的新生力量,就好比第二个中国,尤其是凭借着它的先进的民主制度。但实际上,印度经济发展也不尽完美,也存在着必不可免的负面结果。德国之声记者编译如下。

印度晚间经济繁荣景象

印度晚间经济繁荣景象

去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8%,据预计,自今年起将会以10%的速度增长。投资商普遍认为,在印度投资较之在中国简单,且收益更高。印度股民购买的国内股票能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达到价值翻番。

成千上万的印度人摆脱了贫困。据预计,数十年来被压抑的国民经济由于外商投资的扩大,将在未来的几年内达到一个新阶段。但由于印度过度繁琐的官僚作风及建设不全的内部结构使得这一准备阶段明显长于中国,此外民主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工作效率。但也存在着他的优越性:选票可以用于安慰那些有抱怨的人们。而在中国正缺乏这一点。

对于印度政府来讲,想要维持这样一个多层次社会的一致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印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主要表现在贫富之间的差距,国家与地方,传统与现代及那些幸运儿与霉运不断的人的差距上。

其中最明显的当属国家与地方间的差异。印度每年新增4千万中产阶级消费者,相当于西班牙全国人口总和,但事实上,他们也不过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少数。与3亿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极少数的中产阶级可以在购物中心穿梭,先买本田后买Tata汽车,送得起孩子上私立学校,讲着流利的英文,买卖股票。这一消费群体的壮大及与日俱增的消费潜力无疑对于各行各业有百利而无一害。

但矛盾就在:随着中产阶级的产生,全国各地也都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差距。穷人要求平等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由此而产生的反抗组织甚至于占领了几个州府。同时随着到城市里打工的人日益增多,靠劳工发财的非法包工头儿对于他们的工作及住宿也越来越不负责任。

印度政府因此而号召“第二次绿色革命”。此项政策与中国的政策同出一辙:中国政府同印度一样深知,随着城市与农村工资收入每一美金差异的增大,不稳定因素也会随着扩大。因此中国推行农村扶植政策,比如搞试点工程,铺建通向无人区的高速公路。印度政府推出了一个“百天有值劳动”方案,即农民每年有一百天由政府支付工资“上班”。但这又让政府有些承受不起。而发展个体经济才是真正解决就业的方法。

但个体经济的发展又被多方面阻挠,比如联邦政府及其官僚作风,政府官员收受贿禄是其中最大的绊脚石。在西孟加拉省加尔各答执政的共产党甚至于被评价为现代投资政策的带头人。前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曾指出,仅15%的国家为发展而留出的预算就可以养活全印的穷人。印度的经济腾飞并没有对这一灾难指数产生半点影响。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发展却远远落于其后。表面上形式多样的社会矛盾冲突事实上却都源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这也体现在宗教团体的利益冲突上,尽管现印度企业领导阶层对此种族矛盾冲突持名存实亡态度。尽管如此,印度的年轻一代贵族还是坚决反对平民百姓入进高等学府。传统的印度家庭认为这突如其来的现代化也只加重了家庭成员间的代沟。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给女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使她们登上了领导人的位置,自由支配自己的收入,从传统的角色里解放出来,自立自强。这也是引发了一些人的强烈不满。

印度引以为傲的是,它相对年轻的人口使它比中国更俱有优势。但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人口优势的前提是普及农村居民的基础教育,推行养老保险制。现中国社会矛盾冲突就是印度的前车之鉴。印度应就中国的教训而谨慎行事。否则将带来不可弥补的后果。

DW.COM

  • 日期 18.05.2006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8UpW
  • 日期 18.05.2006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8U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