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未来化工无需石油

2012年1月29日

德国具环保意识的老百姓今天就已在购物时自带麻包、布袋,或用可堆肥降解的塑料袋,但大多数购物袋、包装袋还是用普通塑料做成的,这些塑料不会自然降解,只会污染环境,漂浮在海洋中危害海下生物。但这种情况其实是可改变的。

https://p.dw.com/p/13q1L
Green Week:Monster closeup: Künstler aus Slovenien haben aus Plastiktüten und Plastikbechern ein "Monster" kreiert, das zurzeit vor dem EU-Hauptquartiersteht Alle Fotos sind von mir gemacht worden, Irene Quaile-Kersken.
色彩纷呈的塑料袋图像来源: DW

在德国绿党和环保人士眼里,化工行业的形象已比20年前大有改观了,如绿党的议会党团2009年就曾强调指出,没有化工行业,文明社会不可想象,而就德国而言,化工产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动力。但绿党并不想安于现状,而是要求化工产业转变做法,譬如大规模生产可堆肥降解的塑料材料,以大力推进气候保护。

化工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没有化工行业一起努力,欧盟就不可能完成到2050年至少减排80%二氧化碳的目标。"不莱梅附近的"交流沟通与项目调控"咨询机构的拉尔(Uwe Lahl)教授说道。拉尔曾在德国环境部担任了八年司长职务,是德国绿色化学品政策的策划人之一。现在,他为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编写了一份题为《走向绿色:化工(Going Green: Chemie)》的研究报告,汇总介绍了化工行业可以如何为气候保护和环境保护做出其贡献。

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化工企业生产可在有限时间内自然降解的塑料材料。拉尔说:"我们只是提一个问题,即包装材料有何必要要在自然条件下保持100多年的材质稳定。"因此,他认为政府必须向产业规定包装材料最晚多长时间以后就得自行降解。

此外,塑料材料将来也应更便于回收利用。拉尔要求道:"应该可以将旧塑料重新分解成其基本物质组成,然后再利用这些基本物质生产质量完全相等的新塑料。"他预言,具备这一特性的塑料材料将会在全球成为抢手货。

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化学品

拉尔的主要目的是大大降低化工行业的能源和资源消耗。为此,化工企业应利用催化技术开发更有效的工艺,应利用太阳能进行生产,并以双管齐下的方式借助大自然的力量:一是利用玉米杆或杂木,二是利用细菌或酵母在合适的生物反应器中生产基本化学品。

拉尔认为:"到2050年,人们就可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80%多的化学品。"其实,化工行业今天已经在使用可再生资源进行生产了。德国化工企业如今使用的原材料中,就已有大约10%是植物、树木。这些原材料主要用于生产特种和精细化学品,如粘合物质和用于生产洗涤剂的表面活性物质等。

化工行业表示怀疑

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认为拉尔的设想脱离现实。该协会常务负责人蒂尔曼(Utz Tillmann)表示,人们今天虽然可以在实验室利用蔗糖或纤维素生产类似乙醚这样的基本化学品,"但成本费用很不划算"。其次,在量的方面,生物质替代不了石油。举例而言:今天,一座现代化生产设备可利用石油生产80多万吨乙醚。而要想利用巴西甘蔗生产同样数量的乙醚,则需要2200平方公里,即相当于卢森堡全国国土面积的耕地来种植甘蔗。而要是利用木材生产乙醚的话,则所需森林面积甚至还要大得多。

利用耕地生产化学品

拉尔教授对此表示异议。据他计算,全球只需大约200万平方公里,也就是和墨西哥国土面积差不多大小的面积,就可为各国化工企业提供足够的可再生资源,而且这些面积并不会影响到粮食生产。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5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用于耕种食品和饲料。近年来大约有400万平方公里的耕地面积被放弃,大部分是因为收入不足或经营不当。换句话说,"如果土地利用政策合情合理,是有足够耕地面积的。"

政府应当发出信号

化学家拉尔教授很清楚,要想转变原材料来源,化工产业需要时间。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企业必须展开更多与此相关的研发工作,但拉尔教授也希望政府发出相应信号。"政府必须给生物质的物质利用留有余地。"他表示,应当对生物质优先进行物质利用,并尽可能予以回收利用,最后,当它再无其他用途时,才是能量利用。

生物质应首先用于生产化学品

碳元素是生产诸如塑料、杀虫剂、医药等产品不可或缺的化学元素。能源则也可无需碳元素参与,单凭风力、水力、太阳能、地热等生产。但目前,德国的玉米杆和杂木等生物质却因《可再生能源法》的缘故而主要用于生产电力。因此,拉尔要求德国政府改变这种状况,同时对生物质的物质利用制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

作者:Ralph Ahrens 编译:施彦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