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关键在于媒体怎样评论对决的胜负

采访记者:潇阳2005年9月5日

电视对决在多大程度上将对大选产生影响,电视对决究竟“决”什么,为什么观众无暇顾及辩论的内容,却承认对决帮助他作出选谁的判断,大众媒体为什么热衷这类并不有助于传播信息的形式,就以上问题德国之声中文网采访了德国政治学教授、媒体研究学者托马斯.迈尔先生。

https://p.dw.com/p/78Xd
谁赢得了你的好感?图像来源: AP

德国之声:

两位总理竞选人的电视对决后,根据民意调查,现任总理施罗德在观众好感和可信度方面得分高于挑战者梅克尔。这会对9月18日的大选产生多大影响?

迈尔:

对这一问题目前还不会有统一答案。民意测验显示的施罗德的分数一向较高。电视对决中,施罗德微占上风不过使这一期望值得到证实,而梅克尔女士的表现则超出人们对她的期望。由此观之,虽然梅克尔的总分落后于施罗德,但她却是电视对决真正的赢分者。至于以上两个方面对9月18日的投票产生怎样的影响,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包括今后数天内大众媒体怎样报道和评论电视对决的胜负,正是这一点对电视辩论的最终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之声:

如果电视辩论并不对选举结果产生直接影响,那么选战为什么不能放弃这一形式?

迈尔:

电视辩论对选举结果能够产生多大影响,对这一问题,即便是人文科学工作者也无法得出统一的答案。当然有人对电视辩论的作用给予很高的期望。正是这一不确定性让这场电视辩论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对媒体而言,因为连日来观众的热情关注,辩论本身由此成为广受欢迎的“超级事件”,但它同选举结果没有直接关系。


德国之声:

通过电视论战,人们最终想达到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迈尔:

按照论战自定的标准而言,它的目的是要进一步阐明竞选纲领的广泛内容。但是,辩论期间双方传播的信息量如此之大,估计大部分观众都无法正常接受与消化。因此,这里重要的一点是辩论个人留给观众的印象,辩论者通过举止言辞表现他们是否亲切、是否干练、是否有能力、是否赢得人们的好感。


德国之声:

许多人在观看完电视辩论后说,他们并没有比以前知道得更多。然而,大约4分之1未做决断的选民认为,电视对决对他们投谁的票将产生影响。对这些人来说,如果不是内容的因素,又是什么导致他们投票,决定他们投谁的票呢?

迈尔:

是总理竞争者对他们产生的印象。不过,这一印象力量产生的影响不是无限的。比如,大部分观众认为施罗德具备较高的可信度,而更多的人却相信梅克尔在战胜德国失业方面的本领高出施罗德,现在就要看选民本人做出怎样的判断了。在这一方面,会出现很大差异。就两名下届总理竞选人而言,他们在所有重要领域并没有显示无以伦比的巨大差异,因此也就没有一边倒的现象。

德国之声:

性别在这里起了作用吗?

迈尔:

在这场电视辩论中,性别因素好像没有起到特殊作用。梅克尔并没有以典型女性形象走入这场辩论。对决当中,没有人感到这里进行的是一场性别之战,下届总理竞争者没有因为其性别不同而占上风抑或遭排挤。


德国之声:

国外会怎样看待这场电视辩论?

迈尔:

在国外,如果不能直接观看这场对决,自然不会对此产生最直接的观感。于是,对这场辩论的印象将完全来自媒体对其的报道与评论。

德国之声:

从新闻角度看,昨天的电视辩论是一成功事件。评价一个新闻事件是否成功,主要的参照标准是什么?

迈尔:

以下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观众人数,也就是电视市场的占有率,辩论过程中没有发生故障,当然辩论的规则是经过严格商定的,还有,大部分准备好的话题都被问及和对此作了答复。唯一的例外是外交政策。

德国之声:

德国在3年前大选时首次引入电视对决的形式。您认为,它会在德国继续存在下去吗? 为什么?

迈尔:

只要选民将热点集中在两大党身上,而这两大党候选人的胜出决定未来德国总理人选,电视对决这类形式不但不会消失,他们在公众间的热衷程度还会上升。不过,如果德国的政党制度发生变迁,政坛出现了多个重量相当的党派,这时,这种形式恐怕难以为继,它将受到小党的质疑,并不再被其接受。

注:托马斯.迈尔教授任教于多特蒙德大学政治系。最新媒体学代表著作有:

“Mediokratie” (Suhrkamp, 2001)

Media Democracy (Polity Press, 2002 )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