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热潮与孔子学院 | 媒体看中国 | DW | 05.01.2013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公务员热潮与孔子学院

德国《商报》对中国大学毕业生争相报考公务员进行了一番分析,而瑞士《新苏黎世报》则关注孔子学院在非洲打造中国“软实力”。

(德国之声中文网)《商报》周六以"中国的理想职业:公务员"为题,报道了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当外企白领,而更愿意报考公务员的现象。作者首先讲述了一名中国富裕人家的女孩准备报考税务局的故事,然后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税务局办事员真的是一个理想职业吗?

"在德国只有少数大学毕业生会认可这样的说法,但在中国却是见怪不怪的事情。成百上千万经常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只有一个职业目标:进入机关。"

文章写道,在当下的中国,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不但能够获得影响力,为个人或家庭带来好处,同时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也是一个安全保障。"在人民共和国里,公职人员几乎不会遭到辞退。数字能够说明问题:不久前,150万人参加了年度(公务员)招聘考试,应聘区区12000个职位。比去年增加了20万人。"

除了在工作稳定性上有所保障之外,中国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也是造成"公务员热潮"的原因之一。欧美的经济危机使得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受到影响,而此前备受追捧的外企工作现在也不再那么诱人。"以前谁要是受过良好教育,往往会试图在大众汽车或者西门子这样的大型集团里找份工作。这意味着丰厚的收入,在良好的企业文化中接受培训以及派往国外的机会。但这些工作经常压力很大,并且越来越不牢靠。雇主期待(员工)加班加点,要求也越来越高。"

《商报》的报道也注意到,北京公务员的平均起薪约合360欧元,乍一看并不高。不过,其中自有奥妙,"复旦大学的孙霖教授(音译)表示:'公务员能拿到许多补贴:年终奖金、出租车费报销、房租补贴,甚至定额取暖费用和通货膨胀补贴。'如果能够成功爬上有权有势的位置,还可能拿到比工资高许多倍的贿赂。这在中国已经是系统化的现象。"

Chinesische Kleinunternehmer in Afrika

中国为快速发展的非洲经济提供工业产品和消费品

"孔子学院"推广中国"软实力"?

瑞士《新苏黎世报》把目光投向了非洲国家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八年前,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那里建成,目前数量已经达到了27家,数千名非洲学生在这里学习中文以及中国文化历史和书法。

文章写道:"中国希望通过(孔子)学院,用'软实力'元素来作为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的补充。这个由美国政治学者奈尔(Joseph Nye)提出的概念用来形容一个强国在国外的形象和非物质力量。在中国和许多观察家眼中,非洲依然主要是北京'硬'利益的关注所在,比如确保能源和矿产出口,以及中国为快速发展的非洲经济提供工业产品和消费品。中非贸易额在2000年至2012年间从100亿美元增长到2000亿美元。(中国)与肯尼亚的贸易额每年增长30%,就出口而言,中国发展势头迅猛,排名仅次于印度。"

文章提到,孔子学院并非独立于国家的民间组织,而是隶属于中国教育部,此外每个孔子学院都是一所中国高等院校的附属机构,比如内罗毕孔子学院的"中方合作机构"就是天津的一所大学。

批评者称孔子学院是宣传机构,但内罗毕孔子学院主任德宽萨(Dequan Sa)否认这一说法。他表示,这只是民众之间的友谊,别无其他。但《新苏黎世报》的记者同时注意到,"中国异议人士的作品在教学大纲中没有位置。"

作者:石涛

责编:雨涵

DW.COM

相关音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