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克里姆林宫的一大败笔?

2006年1月4日

本周三,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谈判代表在莫斯科宣布,两国结束了对天然气输送问题的争执。在过去几周内,这一争执牵动了中欧和西欧国家的神经。人们已经感觉到,输送到他们国家的天然气量明显减少。现在,双方达成了妥协。但是本台记者认为,该妥协应该,也能够提前达成。

https://p.dw.com/p/7kPF
从兄弟变成了谈判对手:俄乌双方就天然气供应达成一致图像来源: AP

就在欧盟谈判协调员准备着手进行调解的前几个小时,俄罗斯与乌克兰就油气争执达成了共识。俄罗斯电视台周三早晨播放了两国谈判代表面带微笑答记者问的画面。在经历了彻夜的马拉松谈判后,他们显得轻松了许多。

但是,两国代表公布的妥协方案听起来有些复杂,一开始还给人以相互矛盾的印象。乌克兰与俄罗斯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插入一个中间商。一方面俄罗斯可以将天然气以230美元的高价卖给该中间商,另一方面,乌克兰将同时从中亚地区购买低价的天然气。这样平均看,乌克兰需要为每1000立方米天然气支付95美元。而乌克兰收取俄罗天然气的过境费也相应增加。

这个妥协方案到底是一个明智之举,还是政治化妆后的产物?看起来这一争执没有明显的失败者。现在公布的妥协方案可以帮助两个国家保全各自的面子,而且最终也避免了对乌克兰和其他西欧国家天然气供应出现瓶颈效应。遗憾的是,在这场争执当中,双方没有能够在一开始,就持理性和长远眼光进行谈判。

俄罗斯的强硬态度将给人留下长久不快的印象。人们怀疑,俄罗斯将本国的能源用作实现政治利益的手段。在这一妥协方案达成之后,人们并没有完全排除这一怀疑。

乌克兰也应该意识到通往市场经济的道路是曲折的,而且他们也不能再指望来自原盟友俄罗斯靠政治打折。基辅的领导人再次意识到了“市场指导一切”的真理。生活在乌克兰的人们虽然仅仅处在这一争执的阴影之下,但他们也许察觉到一个国家政治和经济转型的困难。

俄罗斯没有能够成功地利用能源影响乌克兰国内的政治气氛。三个月之后,乌克兰将举行大选。克里姆林宫可能希望让以尤先科为首的政府陷入尴尬局面,从而让亲俄罗斯的政治力量赢得上风。人们可以将此看成是克里姆林宫的第二次失败。2004年底总统选举时,俄罗斯也同样以非光明磊落,最后无果而终的方式方法干涉乌克兰选举。

最终决定一切的是钱。俄罗斯向西欧出口天然气量的减少意味着收入的减少。欧洲的发达国家有关解决瓶颈方案以及可替代能源的讨论,导致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最终迅速妥协。更何况,该公司还准备通过波罗地海向德国修建天然气管道,这样,再过几年,他们就不用因相关问题同邻国再起争执了。

德国人不该袖手旁观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斗气”让德国人重新审视即将兴建的俄德国海底输气管。德国之声在线部编辑主任英果.曼托伊弗尔认为,这条由施罗德担任监委会主席的管道工程当然会使得德国不依赖于陆地管道,但是它并不能充分保证德国的利益,原因是“波罗的海管道没有提供在陆地管道可能中断情况下的长期保护,因为预测的欧洲天然气需求到2020年将增加15%。俄国的天然气向欧洲的出口——即使用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也只能覆盖一部分需求。德国和欧洲的能源保证——特别是天然气——将来不能仅仅通过新的从俄国到欧洲的管道来保证,而是要通过一种开发多种能源来源,例如通过新的管道从北非或者近东的天然气田或者港口的液态天然气(LNG)储备来解决。”

曼托伊弗尔还指出,德国对整个欧盟乃至整个欧洲的能源安全负有责任,这其中包括新欧盟成员国和以及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其它东欧国家,因此德国在这场冲突中不能只采取明哲保身的消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