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惧青春不再 专访德国著名女主播 | 文化经纬 | DW | 13.04.2008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何惧青春不再 专访德国著名女主播

“奇怪的是我从未问过自己,为什么总是我?在我看来,这一提问本身就是毫无意义和愚蠢的。因为希望生活美好,没有不幸、疾病和挫折的一生是不现实的。”此言出自德国知名电视新闻女主播彼得拉-格斯特之口,也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几度大病的格斯特在德国可谓妇孺皆知,她是电视二台一颗闪亮的明星:可谓集魅力、权威、强干于一身。然而,时光并没有在她那里驻足,50岁生日带给她更多的思考,于是她写下了成熟考验-50岁女人一书。

德国电视二台新闻节目主播格斯特

德国电视二台新闻节目主播格斯特

值此国际妇女节之际,我就打算采访这位女主播。她聚焦50岁女人一书引人深思。女性在外拼打,丈夫坐镇家中的婚姻模式在德国社会并不多见,格斯特就是成功的例证。只可惜,她忙,我忙,阴错阳差,采访日期只得推后。好在女性话题永不过时。虽说格斯特有自己的办公室为她打点日常事务,但我们很快进入手机直线联络,减少了一切不必要的多余。。。

何惧春光不再

Petra Gerster (Freies Bildformat)

德国之声:格斯特女士,您好!您撰写的反应德国50岁妇女命运一书于去年出版,今年4月再版了该书的袖珍版。您何以聚焦这一年龄段的女性?

格斯特:撰写此书的想法诞生在我过50岁生日那天。许多人问我,感觉如何?还想干多少年主播工作等等,促使我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和年龄进行思考。在这以前由于工作忙,事情多,哪还顾得上这些。

德国之声:事情多,会更强烈地意识到岁月摧人老的速度。在50岁生日之前,您真的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岁月不饶人吗?

格斯特:确实没有为这个问题花费过太多的心思。因为每天有没完没了的事情,仿佛年轮的增加与自己无关。要知道,当今社会50岁年龄段的女性要比我们的母亲、祖母一代年轻得多,我们的自我感觉也不错。与她们相比,我们的命运与她们完全不同,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欧洲大陆居民生活在和平与富裕之中。前辈则不然。比如,1945年,母亲在德累斯顿经历了狂轰滥炸的场景,我的祖母甚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她们50岁时的境况与我们完全不同。一方面,我们的确觉得自己还不老,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感到了来自异性的某种歧视。

美国人走在了我们前面

Dan Rather gibt Abschied als CBS-Nachrichtenmoderator bekannt

美国原新闻节目主持人 Dan Rather

德国之声:也就是说,尽管您是德国电视台二台的名主播,是大众眼中出类拔萃的女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依旧感到了“岁月的无情”,“美人迟暮”的不幸。

格斯特:我本人没有这样的经历,但周围人的经历让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公众生活中,不少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已不再抛头露面,比如在演艺界,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越来越少,也有演员抱怨说,除了扮演祖母和母亲的角色以外,要求她们拍片的次数越来越少。纵览德国社会,担任市长、企业界高层领导等重要职务的人大多是50岁以上的男性,女性则凤毛麟角。

德国之声:您在工作中也有切身体会吗?

格斯特:当我意识到自己是德国电视台最老的女主播之一时,吓了一跳。因为德国男主播干到65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比我年龄还大的女主播几乎没有。

德国之声:您认为,干新闻主播需具备哪些条件?换句话说:50岁的女主播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格斯特:在这方面,美国人走在了我们前面。美国人已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积累,主播会干得更好。生活阅历和经验对主播的水平和综合能力来说非常重要。我认为,德国也会朝着这个方面发展的,尤其要考虑到德国电视观众的年龄越来越大。这些年长的观众也希望能在电视画面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们不会只满足于年轻面孔的。

德国之声:即便是新闻女主播也不例外吗?不少媒体界的新手认为,播新闻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

格斯特:我们都很看重主持人这个词,因为除了在电视机前演播之外,每条新闻都是我们自己写的,我们绝不仅仅是播音员。恰恰对干我们这一行的人来说,经验至关重要,年轻和美貌其次。

重在自我独立

Emma Titelseite 2001

德国之声:您在书中进行了粗略的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德国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大多在40岁以下。您没对50岁再婚女性比例进行过统计吗?

格斯特:这我就不知道了。大家都知道,男性再婚的比例远远大于女性。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年龄歧视的表现,就我所知,这个年龄段的离婚男性偏爱年轻女性。

德国之声: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50岁的女性对男性缺乏身体上的吸引力?

格斯特:在朋友熟人圈子里,大多是年轻人找年轻人,年长男性在择偶时也找年轻女性。也许与男性重视女性的生育能力有关吧。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太清楚。但我以为,女性的生育能力是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德国之声:您认为,50岁的女性离婚者在男女问题上的前景是什么呢?

格斯特:当然了,有些解放型的女性喜欢年轻男子。尤其是一些女名人,比如最近人们报道较多的德国电影明星伊丽丝-贝尔贝就恋上了一位比她小10岁的男人。这样的女性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有足够的资本,对年长男性来说也是一样。很难说,50岁离婚女性的前景是怎样的。我相信,没有固定的模式。我想也许每位女性都应摆脱男性因素,充分权享受和塑造自己的生活。许多事情是勉强不得的。

德国之声:您在书中写到,天真和没经验一直被视为女性的迷人之处,因为它向男性发出的是小鸟依人的信号。经验和知识则意味着独立。自主和独立会使人感到害怕。在21世纪的德国也依旧如此吗?

格斯特:我认为,现在已好于从前。可以概括地说,越不自信的男人就越希望女人年轻,不如他,听他的话。男性越自信,身边的女人也就越强干。

德国之声:但在全球化的当今社会,事事多变,哪位女性能永远保持天真无知呢?

格斯特:说得对。有趣的是,事实证明:由女性领导的企业,或者说由女性参加董事会的企业的运作好于由男性领导的企业。因为担任领导工作的女性显然更善解人意,具备一些特有的素质。总之,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女性在经济界的领导才干。

德国之声:但德国在这方面还很落后,在达克斯上市企业中只有一位女性是企业董事会成员。

格斯特:的确是这样。德国亟待后起直追。

Petra Gerster mit Kollegen Peter Hahne und Claus Seibel (freies Bildformat)

妇女解放任重道远

德国之声:德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不少成绩。您认为,哪些不足亟待改进?如何做到这一点?

格斯特:回答这个问题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了。与5千年的历史相比,近30年的变化的确很大。比如1972年时,如果某位妇女想参加工作,必须事先征得丈夫的同意。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今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细究之下,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就拿法律中铭文规定的男女同工同酬来说,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差异。我们始终要为与男性获得同样的报酬付出努力。机会均等也只涉及男性彼此之间。尤其是在生育子女后,如何将事业与家庭进行完美结合方面,女性的损失要大于男性。

德国之声:您一定跟踪了德国另一位女主播、作家埃娃-赫尔曼因在新书“埃娃原则”中呼吁德国新女性回归“温暖巢穴”,回归家庭所引发的争议。赫尔曼曾表示,她心目中的德国新女性是“乖巧、漂亮、系着围裙、一手拿锅铲、一手抱孩子”。您如何看“赫尔曼”现象呢?

格斯特:我认为,埃娃-赫尔曼的观点非常保守,完全是德国妇女解放运动前的陈旧观念。我很难理解赫尔曼的做法。她毕竟是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女性,她的观点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德国之声:尽管赫尔曼的观点遭到很多人的批评,但她毕竟敢于直言,这在民主社会是完全被允许的,但却为此丢掉了饭碗。您又如何看这个问题呢?

格斯特:直抒己见当然不错,但干新闻主播这一行,如果因自己所代表的思想体系引起媒体的广泛争议就不太合适了。当然如果她在娱乐界做事则又不同了。

德国之声:您前面曾提到,德国电视二台的传统是由新闻播音员自己撰稿。新闻语言需简明精炼,但有时事件本身是非常复杂的,难以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您在编写新闻稿时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绝望的感觉吗?

格斯特:新闻当然必须非常简短,有时的确令人感到绝望,要用最简短的句子表达最复杂的事件。但这也正是艺术所在。用4、5个短句不可能表达出两分钟的事件深度和广度。但对政治事件的了解绝不能仅限于收看电视新闻,我总是设法鼓励自己的观众通过其它媒体跟踪势态的发展,了解事件的背景等等。

西方媒体看中国

Demonstration gegen den Spiegel Bericht Die Gelben Spione in Hamburg China Deutschland

德国之声:中国是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自西藏发生骚乱以来更是如此。作为德国电视二台新闻主播的您的中国印象是什么呢?

格斯特:我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西方媒体的报道。遗憾的是我还从未去过中国。去中国是我的既定目标。我曾去过几个国家的中国城,比如美国旧金山和伦敦的中国城等。现在的西藏事件辩论引起我的格外关注,我为此感到担忧,也担心北京政府不能履行当初申办奥运时做出的承诺。

德国之声:我们姑且不谈当前的问题,西方媒体中有关中国的报道越来越多,您这几年对中国的印象没有任何变化吗?

格斯特:当然了,自中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以来,我们对中国的印象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我们对中国的了解要准确得多,中国已不再是一个教条的共产主义国家。但中国的形象也被蒙上了阴影,因为中国实行新闻检查,使我们觉得,中国还有待于进一步开放。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所以中国更应该开放才对。

电视写作两不误

Die Fernsehmoderatorin Petra Gerster und ihr Mann Christian Nuernberger

格斯特与丈夫合影

德国之声:您是自由职业工作人员。在德国媒体界,自由职业曾一度令人艳羡,工作时间自由,挣得又多。但自由职业者的好日子已一去不返。象您这样的名主播依旧保持自由职业身份在德国也很普遍吗?

格斯特:对节目主持人来说,干自由职业是很普遍的。当然也有节目主持人是固定职业。我则偏爱做自由职业者。在不去电视台工作的日子里,我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项目上。比如创作写作等。

德国之声:但作为自由职业工作者也有不利的一面,在工作中往往要加倍努力。

格斯特:我认为,无论是自由职业,还是签了合同的固定工作人员都应一视同仁。我证实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德国电视台往往要求自己的工作人员百分之百地投入工作,做到这一点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德国之声:您在德国是妇孺皆知的新闻节目主播和节目主持人。比您丈夫的知名度要高得多。这不影响您与丈夫的关系吗?

格斯特:上帝保佑,我们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丈夫是一位解放型男人,非常自信,否则我是不会嫁给他的。走在大街上,人们总是先认出我,跟我打招呼,然后才会发现他。但是这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如果介绍他为“影子丈夫”的话,他往往会开玩笑说他处在耀眼的节目主持人的光环之中。对于坐镇在家的处境,他没有任何怨言。

德国之声:您在书中写到,子女是您最好的防老驻颜妙方。对于自己的下一代,您的最大希望是什么呢?

格斯特:我希望,他们能象我一样,在50岁或是60岁时依旧生活在和平之中,没有饱受战乱和恐怖主义袭击的经历。我真心希望目前的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局面能够保持下去。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