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仿佛坐在火药桶上”—德国环保专家谈中国感受

祝红2007年1月29日

在可再生能源等环保技术领域,德国在全世界居领先地位。鉴于中国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德中两国在环保领域的合作也日趋深入。比如设址北京的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料研究中心就聘请了两位德国环保专家,负责对中国各省份环保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编写节能、节水等宣传手册,介绍德国环保经验等,以期提高中国居民的环保意识。德国之声记者在位于北京朝阳区育慧南路一号的该中心的资料室中采访了已在那里工作了7年的德国环保专家艾娃博士。

https://p.dw.com/p/9mFD
暗无天日图像来源: AP

“我对北京实在是太熟悉了。我经历了北京的巨变,所以北京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确非常严重。北京的空气有时坏到让觉得象吸进了有毒气体。近距离交通问题也很严重。有时候我们觉得仿佛是坐在火药桶上,随时都会发生不测。”

虽说艾娃在中国环境保护总局下属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研究中心工作了7年,但她对中国的关注已有30年的历史。那时,她向往遥远的东方古国,迷恋中国的文学和历史,于是在大学注册主攻汉学。假期打工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在柏林科学中心的一个环保研究项目中找到了一份工作,参与了中国环保政策和技术发展项目的研究,从此与中国的环保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后艾娃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有关北京水资源经济管理博士论文,成为 德中环保合作领域的资深人士之一。

艾娃尽管直接受聘于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料研究中心,但在也同时受到德国设址法兰克福的国际融合与发展中心的财政支持。象艾娃这样直接参加中国环保工作的德方环保专家的工资收入均由中德双方共同承担。

解决环保问题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可想而知,艾娃的工作事无巨细,也是非常繁杂的。那么,一个受聘于中国政府机构的德国人能否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与中方上司是否会存在沟通上的障碍?就连艾娃自己也对北京工作的顺利进展感到吃惊。“我在工作上拥有很多自主权,这点令我非常吃惊。比如组织环保方面的宣传活动,发表一些建设性的文章等等,没有人限制我的工作。当然,部门领导开始时会有些顾虑,但当他们看到我们干的不错时,就会接受我们的建议,支持我们的工作。从没表示过有任何政治顾虑。”

艾娃的工作不仅限于北京,她也经常与同事们一道深入内地对当地的环保师资力量进行相关培训,以期建立一张德中环保信息交流网络。艾娃认为,能源和水资源短缺是中国最棘手的两大环保难题。而有意识地节能节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的节省水电的使用绝不会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任何影响,艾娃列举了一个柏林与北京人均耗水量相比较的例子:“我问中国人德国人用水多,还是中国人用水多。接受调查的中国人都认为,德国人的生活水平高于中国,自然耗水量大,但其实不然。比如北京人均用水量高于柏林居民(125升),原因在于德国人已习惯于节约用水。在节约用电方面也是一样。”

艾娃的合同大约在一年后结束,谈到以后的日子,艾娃还真有点恋恋不舍:“我们最多只能开个头,我们希望,中方专业人员能够及时接替我们业已启动的工作,继续将我们在德国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播给更多的地区和居民,千万不能有始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