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面对收购西方企业的好机会 | 媒体看中国 | DW | 18.12.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中国企业如何面对收购西方企业的好机会

法兰克福汇报聚焦中国大企业在世界危机中购买西方企业的机会和犹豫。商报观察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大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处境。德国之声摘译如下。

普京视察通往中国的输油管工地

普京视察通往中国的输油管工地

"经济危机把全球许多工业企业带到了崩溃的边缘。今天,汽车制造公司及其零配件供应厂家、矿山经营者、化工企业和船舶公司都叫苦不迭。但这样的形势也提供了机遇,亚洲的企业集团正在利用这一机遇。"法兰克福汇报的一篇文章在这里谈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大企业购买西方企业的意图:

"与工业国的对手相比,它们有一些优势:这些企业往往有国家参与,或者仍然属于拥有流通资本的家族所有。这样,在当今这样的时代,它们不一定需要依赖商业银行的贷款,可以更快做出决策,无须考虑股东的反应。

"同时,它们也有向西方扩张的欲望,准备长期巩固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国国有基金的中投公司最近的表态就很说明问题,该公司董事长楼继伟说,他目前不想入股西方银行,但也许要看一看具有吸引力的工业企业。

"中国人有雄心勃勃的计划。那些得到国家赞助的行业看到,目前是以低价获得品牌、知识和经营权的好时机。因为一方面,西方国家甚至对中国国有基金的活动也不再表示反感,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例如澳大利亚有中国急需的原料。

"但有购买意图的中国企业现在极其谨慎,因为银行和中投公司已向它们介绍了过去入股美国公司吃亏的经历。另外,谁也不知道,这些购买对象五个月后是否将降价。最后一个问题是,如何驾驭一个价格可能低廉、但高度复杂的公司集团,例如戴姆勒公司?出于这些原因,中国人目前只是探索有关领域,等待价格继续下跌后再考虑购买。"

商报观察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大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处境。由于这些国家的大企业大多集中在原料和能源领域,国际市场上原料价格大幅下跌使这些企业的利润缩水。在谈到中国的企业状况时,商报写道:

"中国的大企业明显遭受了损失,销售额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原料集团是这样,面向出口的大生产厂家也不例外,它们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订单量缩减。国内的需求无法解决库存不断增加的问题,因为新的中产阶层中有许多人在股市上赔了钱。

"以宝钢为例:过去几年,这家钢铁公司把目光放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兴旺发展上,大力扩展汽车钢材领域。但八月份以来,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回落。甚至在华的最大汽车制造厂家、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也预计2009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为零增长。市场研究所认为,明年中国的轿车市场将出现收缩。"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日期 18.12.2008
  • 作者 德国之声中文部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GIXK
  • 日期 18.12.2008
  • 作者 德国之声中文部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GI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