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12届人大会有何种意义?

2013年3月5日

标志着新一代领导人全面接班的中国第12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今天(3月5日)开幕。诸多德语媒体在显要位置刊登报道和评论,对本届人大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可能具有的意义作出分析。

https://p.dw.com/p/17qpu
Red flags flutter in front of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prior to the annual sessions of NPC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CPPCC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in Beijing, China, March 2, 2010. Friday (March 5, 2010) will mark the start of Chinas political event of the year,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whose nearly 3,000 members will meet in Beijing to ratify laws and plans set by party leaders.
Volkskongress China 2013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柏林出版的《日报》注意到,两会召开前夕,包括“天安门母亲”在内的维权人士、知识分子和公民活动家再度向当局发出呼吁,要求实行宪政,保障公民权利。《日报》写道:

“在周二开幕的为期两周全国人大会议上,习(近平)也将正式被选举为国家主席。2978名代表将按常规对所有提交审议的决议投出赞同票。然而,有可能出现有意思的情况:中国的安全力量和宣传官员们对这些呼吁会作出何种反应?是审查、漠视还是压制?或者,新的国家领导层是否会倾听那些批评之声?

“特里尔大学政治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海尔曼(Sebasitian Heilmann)认为,不会出现戈尔巴乔夫式的大改革,党的新领导层不会放弃政治控制,它的目标是,加强上一代领导层所失去的可信度和受民众欢迎程度。这位政治学家指出,而如果中国人可以自由表达意见、腐败受到更严厉的打击,那么,它们就是‘实实在在的、同时又深得民心的改革’。”

在《商报》“经济与政治”栏目上发表的驻北京记者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不能期待未来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会在人权政策上有大的举动。他的最高目标是保持共产党的权力,而突然放开公众舆论被认为是对稳定的威胁。然而,在博客和推特时代,中国人民完全了解实际情况。大众们拥有高教育水平,越来越感觉受到宣传的愚弄。因此,习(近平)显然将走一条谨慎开放的道路,而不是一下子就打开所有闸门。……

“或许,期待值已经过高。一般情况下,新领导层的议事日程不会受到此类呼吁的影响。相关的呼吁更多地是属于最高领导层代际更迭时出现的常规模式。还在一月份时,南方报业集团的记者们刚试验了一次小规模抗争,……在北京知识分子们的呼吁事件上,人们不仿拭目以待,看看参与者们是会受到迫害还是安然无恙。”

A delegate yawns during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March 5, 2013. REUTERS/Jason Lee (CHINA - Tags: POLITICS)
会议太无聊了?图像来源: Reuters

高难要求

对本届人大的意义,《柏林日报》这样写道:

“为未来十年确定方向的这一权力代际更迭由此得以完成,并对国家媒体的评论员们再度提出宣传上的高难要求:一方面,他们必须对退下的领导者们唱赞歌;另一方面,又须散布乐观主义情绪,让人们确信,新一代领导人将更卓有成效地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

《新德意志报》相信,对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一代而言,新一代领导人是否站得住脚,首先要看此次人大是否能在政治体制改革、反腐、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领域做出具体的决定,而鉴于中国的特殊历史和国情,作出相关的决定并非易事:

Volkskongress China 2013
图像来源: Reuters

“对人民共和国的‘第五代’领导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政府而言,结构改革和与扩大地方人大职权相连的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是政治改革的组成部分。不过,在中国,‘天高皇帝远’这样的说法依然有效,不管从1978年以来发生了多少精神文化上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多少技术上的最现代化发展,在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度,守旧的能量不能低估。一切都需要时间。”

摘编:凝炼

责编:乐然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