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不要被假象蒙蔽双眼

文山 摘编
2018年5月19日

中美贸易争端出现了缓和的迹象,这究竟应该归功于谁?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又是否会让欧洲与中国互相接近?周末的德语媒体,探讨了这些话题。

https://p.dw.com/p/2y0H2
ZTE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Dycj

(德国之声中文网) 乌尔姆出版的《西南新闻报》周六以"宁可先予以重击"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美之间贸易争端有所缓和,也许只是特朗普遇上了好运气。

"中国政府现在不再坚持对美国的部分农产品进行惩罚性关税威胁,这是一件好事。特朗普总统对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引发了贸易争端。不过这场争端目前还没有演变成危害全球经济的贸易战。"

"美中双方矛盾缓和的背景是,特朗普总统几天前也作出了一个值得欢迎、且不寻常的决定:他出乎意料地表示要取消对中国中兴集团的巨额制裁。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意识到之前忽略了制裁的后果:中兴会有破产的危险,而这会对美国供应商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这个所谓的好消息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就像他的其他政策一样,强硬而充满威胁,但是却没有深思熟虑。一旦其政策的后果开始显现,特朗普就开始收回成命。"

"有时,这甚至还能导致更好的结果。这是因为,明确追寻自身利益的做法能体现出政策的强硬性,从而达成更有利的妥协方案。然而,特朗普究竟是否贯彻这样的谈判策略,非常值得怀疑。他宁愿先予以对方重击,然后再观察事态的进展。这种做法的结果,并不总是会像现在这般好。"

Deutschland Xi Jinpings Besuch | Angela Merkel
压力之下,德国以及欧盟应该往哪里走?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Schreiber

《汉堡晚报》以"临时的伙伴"为题,注意到默克尔即将在下周访问中国。文章指出,本周五,默克尔突访俄罗斯,与普京总统举行会晤,下周她还要会晤习近平,这背后的原因是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后,欧洲需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以稳定中东局势。

"特朗普实现了所有前任美国总统没有实现的成就:从根基上撼动美欧关系。基于民主价值、自由贸易、恪守国际法的西方传统共同体已经不复存在。特朗普就是一个破坏者,竭力破坏前任总统奥巴马的政治成果,这点在退出伊朗核协议一事上体现得尤其明显。而美国威胁要对那些继续与伊朗做生意的欧洲企业进行制裁,更是体现了美国人前所未有的对抗意愿。"

"特朗普对自由主义国际贸易秩序发起的保护主义攻击也和这一切有着紧密关联。华盛顿的好斗,推动默克尔转向了东方。本周是去俄罗斯会晤普京,下周她就要去中国会晤习近平。德国与中国也在伊朗问题上有着许多共同立场,两国之间也有着大量经济合作。但是,德国不应被假象所蒙蔽。不论与中国,还是与俄罗斯,德国近期都不会寻求更深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毕竟在许多问题上,互相之间的立场差异太大。"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