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学武:哥本哈根峰会中美是赢家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21.12.2009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辜学武:哥本哈根峰会中美是赢家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闭幕后,公众舆论对会议结果仍在议论纷纷,而其中批评性的意见占了多数。此间不同媒体的分析普遍认为,本次峰会上的争论已经超出了气候保护的范畴,而是涉及中美两个大国今后在全球性问题上的主导地位。就中美在哥本哈根大会上的立场及其背景,德国之声记者采访了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治问题学者辜学武教授。

这幅宣传画上写着:哥本哈根-地球的保镖,全世界都寄予了希望

这幅宣传画上写着:哥本哈根-地球的保镖,全世界都寄予了希望

德国之声:上周末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结束后,外界对会议结果评价不一。从欧洲方面看,评价不是很积极。不过有一点在很多媒体的分析中都提到,就是这次会议不仅仅涉及气候保护,而且有关未来世界力量分配的新格局,就是说中美两个国家未来对世界的主导作用。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辜学武:这也基本上是我的判断。哥本哈根峰会结束后,从目前发表的《哥本哈根协议》来看,实际上最大的赢家是中国和美国。因为中国和美国的诉求和国家意志都充分得到了体现。而最大的输家实际上是欧洲。峰会的结果基本上剥夺了欧洲未来30年对世界工业结构、经济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主导权。欧洲人想按照自己的理念来塑造一个新的世界经济与工业结构的野心,在哥本哈根峰会上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欧洲的媒体、欧洲的政治家对峰会这么失望。

德国之声:前不久奥巴马访问中国,两国领导人也谈到了气候保护政策。峰会上中国和美国的立场似乎难以协调,以至于无法达成有约束性的协议。您认为两国确实是利益分歧太大,还是它们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

辜学武:其实恰恰相反。中国和美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利益,就是都不愿意在目前阶段接受一个带有约束力的国际条约,接受对减排的监控。这并不是说中美两国没有兴趣自己去减排,其实两国都看到,塑造一个更清洁的世界环境,它们自身的利益也在其中。但是他们不愿意按照欧洲人的编排去跳舞,不愿意按照欧洲人设计的方案去整合这个世界未来30到50年的工业格局。

因为欧洲人已经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在新能源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领先的主导地位,他们现在需要一个由政治推动的全球的新能源市场。而中美两国现在还没有作好这样的准备,从工业结构、市场转型都远远落在欧洲和日本后面。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在哥本哈根峰会上,日本和欧洲人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试图共同推动一个具有全球性条约的签署。而中美两国则联手阻止了这样一个动作。所以,中美实际上是达成了一种默契。这表现在,不接受欧洲人所设计的方案,在短期内设定一个在全球具有约束力的监控机构,对各国的减排进行控制、调节和检查。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中美两国达成默契是非常明显的。

德国之声:您认为中美不希望在欧洲的指挥下参与这场游戏,那他们有没有自己的方案呢?

辜学武:奥巴马这次到哥本哈根来开会,实际上是空手而来的。因为美国所谓的新能源环境法在众议院通过了,在参议院还没有得到通过,要到明年中期才作出最终决定。就是说奥巴马在国内还没有拿到这个授权,可以作出一个具有约束性的表态。他来的主要目的是展现美国的领袖风范,同时向世界宣告美国愿意参加减排,但他还无法作出有约束力的承诺,美国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也是为什么丹麦总理提出一个"分两步走"的方案的原因。

中国的目标明显可以看出,是不愿意封顶,即规定每年减少排放多少二氧化碳,而是想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来减少排放。这并不意味着总量受到限制,只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单位的排放量受到限制。这个思路跟欧洲是不一样的。欧洲是要给每个国家戴一个帽子,每年总量要减多少。中国就不愿意戴这个帽子。

德国之声: 您说到中美目前在气候政策上有一致的利益。但从长远看,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上,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矛盾和潜在的冲突都是十分突出的。那么中美主导世界的格局会是怎样一种前景?

辜学武:中美主导世界的格局在这次哥本哈根峰会上已经初显端倪。尽管中方表面否认同美国一起领导这个世界,但实际上在未来可以预见的许多全球化的议题上,中美"共治"的这样一种局面会经常出现。我本人觉得,中美之间虽然在利益上,在意识形态和体制上有很多摩擦,但随着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强,中美经济相互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两国未来的合作空间会非常广泛。所以我对中美合作的前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对中欧之间的合作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Deutschland China Xuewu GU

辜学武教授

我觉得欧洲对中国崛起的心态还没有调整过来。美国走在前面了,美国已经度过了对中国崛起彷徨不安的时期,已经决定跟中国一起来共同主导世界潮流的发展。而欧洲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觉得中美之间的合作会越来越多,尽管有体制上的摩擦,有台湾问题上的冲突,还有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以及贸易上的摩擦,但我觉得这些都不会从整体上影响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恰恰相反,以后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只要出现这种全球利益分配的话题,中美之间往往很容易就能找到默契点。

采访记者:叶宣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