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节育,抵御痢疾 | 科技创新 | DW | 12.09.200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科技创新

蚊子节育,抵御痢疾

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痢疾。而痢疾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蚊虫叮咬。为了在特定地区遏制疫情泛滥,人们广泛开展灭蚊运动,但蚊虫本身能对药剂产生抗体,而且大量喷洒有毒的灭蚊剂也会危害居民及家畜的健康。相反,如果采用节育技术则能有效减少副作用,请看德国之声记者Ralf Krauter发来的报道。

杀蚊于无形

杀蚊于无形

雌性蚊子一生只交尾一次,如果与之交配的雄蚊恰巧不育,雌蚊产下的卵便无法孵化成幼虫,推而广之,蚊虫数量遂将与日俱减。最近几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研究这种被称为昆虫节育术的灭蚊手段,以期有效控制肆虐于非洲国家的痢疾疫情。实践表明,为吸血昆虫施行节育并不那么简单。

参与此项科研工作的欧洲负责人罗宾森介绍说:“昆虫节育术是一种能够控制昆虫数量,甚至消灭昆虫物种的环保型方法,技术要领在于在特定区域广泛散布不育的雄性昆虫,令这些不具备生育能力的雄虫与该地区的雌虫交配,从而达到减少后代繁殖几率的目的。这也是某种形式上的计划生育。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委托,罗宾森领导的昆虫研究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培育不育型雄蚊。德国之声记者来到位于维也纳以南40公里处的实验室现场,看到幼虫基地的架子上摆满了盛水的白色塑料容器。罗宾森的法国同事波西姆解释说,水里的那些小黑点便是蚊虫的卵。在另一些大圆木桶里已经游动着上百条幼虫。

波西姆说:“也许您注意到了,在那一间非常温暖潮湿的实验室里培育有蚊子的成虫。我们设有好几处蚊类营地,进行各种试验,不断发展完善昆虫节育技术,使之能够早日投入运用。我们的核心技术主要分为三步:培育蚊虫、分隔雌雄——以便有的放矢地通过放射性射线为雄虫绝育。最后,就是将这些不育型雄虫放回大自然。”

就印度、圣萨尔瓦多在70年代的经验来看,昆虫节育法原则上能够取得成效。美国、拉丁美洲和西班牙目前也在果林地带采用这一方法,以限制果蝇数量,减少经济危害。然而,同果蝇相比,吸血蚊虫的人工培育要复杂得多。

波西姆指着一个1米长、80厘米宽的培育箱说道:“这里面大概有几千只蚊虫,虽然数量不算太多,但足以用来测试自动喂食器是否奏效。我们给培育箱打入的营养物质是糖汁,下面还有一片加热到人体温度的牛血薄膜。雌性蚊虫会把嘴插到下面去吸食牛血,这一点非常重要,没有血它们就不会产卵。”

雌蚊产卵后,培育箱里的金属片便会打捞所有的受精卵,不到10天工夫,幼虫数量将增加到10万只左右。科研人员根据幼虫所结的蛹的大小区分雌雄。

随后,数以万计的雄性虫蛹将被送去接受伽玛射线照射,至于这些失去生育能力的雄蚊是否能够在非洲野地完成自己的使命,还需拭目以待。迄今为止的一系列试验成果还是相当令人乐观。现在,法国政府准备利用这一技术帮助印度洋的留尼旺岛堵截痢疾传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