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利益与国际声誉,不可兼得 | 媒体看中国 | DW | 03.05.200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经济利益与国际声誉,不可兼得

伊朗核问题引发的国际冲突正在升级,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分外引人注目。中国拒绝对伊朗进行制裁或施加其它压力手段,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冲突。但是,正如法兰克福评论报所说:

伊朗的核设备

伊朗的核设备

“伊朗核问题使中国陷入了困难境地。伊朗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国之一。对北京来说,与这个政权保持良好关系具有战略意义,特别因为中国在伊朗怀有宏伟的计划。

然而北京也要考虑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和欧洲今天已经在大谈‘黄祸’,作为崛起的大国和经济强国,中国被欧美一些人视为未来的竞争对手。所以北京必须注意,在伊朗核纠纷问题上不要一下子站错了队。中国领导人感受到来自西方的压力,美国富有影响力的亚历桑那州参议员麦克凯因威胁说,如果北京和莫斯科反对制裁,双边关系将恶化。‘这当然会波及我们双边合作的诸多领域,美国国会将作出反应。’

中国外交官说,北京不愿意伊朗成为核大国。但是中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石油利益,直到最后一刻都会坚持谈判解决问题。如果联合国安理会就制裁问题进行表决,只要俄罗斯不使用否决权,北京也许不会抵制美国的方案。”

南德意志报的一篇评论也认为,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处于外交进退两难的境地,该报写道:

“一方面,中国领导人与伊朗保持良好关系,想继续扮演可靠贸易伙伴的角色。去年,中国13.6%的进口石油来自伊朗。不久前,开采索列曼油田项目的第一阶段开始,中国以75%的股份参与了这一项目。2004年10月,中国与伊朗签订了一项价值七百亿至一千亿美元的液化气出口合同。此外,中国不想以同意对第三国实行制裁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北京把自己视为未来的大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从而可以成为一种与美国相反的模式。

另一方面,一个实现核武装的伊朗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无论对全球稳定、还是对中国的能源进口来说,都是这样。北京也害怕与美国闹翻,如果中国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包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石寅洪在内的一些专家认为,中国会试图限制对伊朗政权采取制裁的范围,但不会破坏制裁。”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