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林视点:朝向市场经济的医疗改革 | 评论分析 | DW | 04.06.201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评论分析

泽林视点:朝向市场经济的医疗改革

北京放开了向来严格控制的药品市场。专栏作者泽林认为,对西方企业,竞争将越发激烈。对中国人而言,是件好事。

(德国之声中文网)北京政府在健康卫生领域也启动了市场经济改革。本月初开始,中国不再有国家规定的药品价格。今后,这一全球第二大市场的药品价格将按照供求关系的原则进行浮动。这是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宣布的,现在由发改委来贯彻实施。

改革的目标在于降低中国人的药品费用以及国家在卫生领域的开支。过去年间,中国有将近5亿老百姓购买了健康保险,健康领域的支出目前已接近4000亿欧元,202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一万亿欧元,那时,北京希望所有14亿老百姓都上健康保险。出于这个原因,有必要限制药品的费用。

外国企业面临更激烈竞争

对外国企业,这是坏消息。像瑞士诺华医药公司(Novartis)和美国的辉瑞制药公司(Pfizer)都必须更优惠地提供其产品。迄今,这两家公司是市场上高端药品的王牌。新规定生效后,它们直接遭遇中国医药厂商同类药物的竞争,而中国制造要便宜得多。北京希望,新的价格体系能够刺激本土药厂更多地研发出创新产品,在同西方竞争中立于不败。

制药业对中国政府而言之所以重要,还因为该领域经营额以18.5%的速度递增,远远超过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速。2014年中国制药业的经济规模为1050亿美元,据麦肯锡公司的预测,中国5年后的该市场将超过1万亿美元。数千家中国医药公司活跃于这个市场。按照北京的计划,这些本土公司,无论国有还有私营,都必须整顿企业,在国际药品市场上,缩短同竞争对手的距离。这也是提高增长的一步棋。

中国药品的可信度目前较差

过去,中国制药业不仅申请的专利很少,老百姓更是对本土药物缺乏信任,而是信赖西方药品的质量,他们宁愿多花40%的价钱购买外国药。这一差价则为腐败提供了土壤,这一点,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去年秋季不得不承认。该公司的员工为提高销售额而贿赂医生,最终遭受牢狱惩罚。葛兰素史克公司也被处以约5亿美元的罚金。

Frank Sieren Kolumnist Handelsblatt Bestseller Autor China

本人作者泽林

新的药物价格体系,也是北京政府打击医疗界腐败猖獗的一种尝试。目前,医院靠开昂贵药物处方挣得该院经费的40%。处方药品中,有70%医院可以直接销售。这种类似于垄断的结构不久将会消失,因为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已在筹备处方药品的销售。一旦这一局面出现,药品价格降低便在清理之中了。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20年来生活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