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Nobelpreis alternativ

2010年9月14日

替代诺贝尔奖获奖者首次国际大会本周二在德国波恩开幕。民生奖基金会(Right Livelihood Foundation)颁发的替代诺贝尔奖是1980年由冯·于克斯库尔(Jacob von Uexkull)发起的。这个奖项是奖励在环保、发展以及人权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https://p.dw.com/p/PBkI
2008年获得替代诺贝尔奖的德国医生郝瑟(Monika Hauser)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瑞典出版商冯·于克斯库尔受诺贝尔(Alfred Nobels)遗愿的启发,希望给人类最急迫问题找出解决的答案。于是,他在上世纪70年代末贡献了100万美元私人财富,设立奖项,奖励同破坏环境、践踏人权以及贫于发展现象做斗争的人和机构。从1980年起,每年颁发3个奖,每个奖项的奖金为5万欧元。颁奖仪式于12月举行。

最初,冯·于克斯库尔希望说服诺贝尔奖委员会,将环保奖项设立为"正式"的诺贝尔奖。他回忆道,"我是在瑞典长大的,因此懂得,如果得到诺贝尔奖的话,就会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在其他领域也一样。这是对我的一个启发和鼓励。"然而,诺贝尔委员会拒绝了他的提议。于是,冯·于克斯库尔成立了民生奖基金会。该基金会不受任何党派影响的评选委员会为评审候选人以及颁发奖项负责。同诺贝尔奖委员会不同,民生奖基金会颁发的奖项从一开始就不是以科学成就为获奖标准,而是将积极的社会活动以及典范性的生活方式作为获奖的原则。

和平、环保以及社会公正

许多替代诺贝尔奖的获奖者都是来自发展中国家。冯·于克斯库尔说,"我们的获奖者,我们的候选人以及评委会成员,经常是一些来自贫困地区甚至贫民窟的人。"天主教神父、2001年替代诺贝尔奖得主伯夫(Leonardo Boff)在拉丁美洲为当地穷人和弱者进行了不息的奋斗,数十年如一日。他在其作品中指出了精神领域、社会公正以及生态责任之间的相互关系。

诺贝尔奖的得主大多来自欧洲和美国,而替代诺贝尔奖得主则40%来自亚洲和非洲。他们中许多人在获奖前很少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比如瑟希纳(Roy Sesena)因其为博茨瓦纳卡拉哈里丛林土著人的权益斗争,于2005年荣获替代诺贝尔奖。


获奖人更年轻,其中有更多女性

迄今为止,已有来自世界58个国家的137人得到了替代诺贝尔奖。

该奖得主不仅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平均年龄也比诺贝尔奖得主要低,妇女的比例却高。

获奖女性中包括科隆女医生郝瑟(Monika Hauser)。她率领自己创办的医疗小组(Medica Mondiale)前往巴尔干地区,为当地在战争中受到强暴的妇女治疗并为她们的利益奋斗,为表彰她做出的杰出贡献,郝瑟于2008年获得替代诺贝尔奖。这位妇科医生认为,获奖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奖项是围绕社会贡献以及社会活动颁发的,它们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变化。"郝瑟的医疗小组在获奖后的一年,得到的捐献比以前高出两倍。

国际形象与道德支持

得到这一奖项,有时甚至可以保护获奖者免遭国家机构的迫害,甚至牢狱之灾。还有一些获奖者,如前东德的生物学家、自然保护人士苏科夫(Michael Succow)认为,获奖首先是一种道德鼓励。获奖后,他表示,"这也许是地球公民颁发给地球公民的最好礼物。它不是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推进的是科学进步,并鼓励更多地超越自然。而替代诺贝尔奖则是鼓励人们进行思考,提出人类是否以令一种方式生活的思考。"

开始时,替代诺贝尔奖被看作是一种力求改变世界的天真愿望而遭到世人的嘲讽,而今天,它已成为得到广泛认可的道德丰碑。它的国际声誉不断攀升,自1985年以来,替代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就在瑞典议会举行。来自肯尼亚的环保杰出人士马塔伊(Wangari Maathei)女士于1984年荣获替代诺贝尔奖,2004年有获得正式诺贝尔和平奖。当然,这在替代诺贝尔奖30年的历史中是一次个别的例子,但它却是替代诺贝尔奖的重量不断升级的真实写照。

作者:Daniel Scheschkewitz 编译:李鱼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