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德华人成立慈善基金扶助国内弱势群体 | 文化经纬 | DW | 21.08.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旅德华人成立慈善基金扶助国内弱势群体

中国经济30年来的飞速发展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同样给人留下印象的还有中国内地某些地区的贫穷。在那里,很多孩子因为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在家。一批早年留学德国,现在事业有成的华人知识分子和经济界人士成立了一家慈善基金会,希望能尽力改变这一状况。

张逸讷和莱帕尔在逸远基金成立仪式上

张逸讷和莱帕尔在逸远基金成立仪式上

8月20日的杜塞尔多夫看上去与平常没什么两样:啤酒、咖啡、莱茵河,一个典型的德国城市。然而,在这一天的杜塞尔多夫行政专区的政府大楼里,中国人才是主角。在这里,由一批旅德华人倡导成立的慈善基金"逸远慈善与教育基金会"举行了基金会许可证书颁发仪式,宣告正式成立。

逸远慈善与教育基金会是由中国八十年代初留学德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和经济界人士发起成立的。来自上海的华裔企业家张逸讷投入了首批启动资金十二万欧元并担任基金会的理事长,基金领导层也是清一色的黄皮肤、黑眼睛。基金会公共关系理事王炜便是其中的一员。他如此解释新成立的基金会的名字:"儒家经典里常说士不可不弘逸,任重而道远。基金的发起者都是赴德留学的老大哥,秉持着很深的儒家理念。从这个意义上,逸远这个名字是比较有意义的。"

有意义的当然不仅仅是名字。逸远基金会如此阐述自己的使命:基金会的宗旨是关注弱势群体的民生和教育,以促进和谐的现代公民社会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听上去相当宏伟的目标,基金会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了资助中国内地穷困地区的小学和中学学生上。张逸讷先生说:"中国贫穷地区的学校和学生确实需要很多的帮忙。我们已经和四川、甘肃和内蒙古的一些地方做了一定的联系,正在考虑下面的项目。(现在的工作)已经比较具体化了。"

在德国成立一家主要资助对象在中国的基金,这样的设想并不是每一个在德国的中国人能想到的,而要实现这样的设想就更不简单。实际上,三年前在法兰克福,张先生和其他一批早年留学德国的中国人便有了在欧洲成立一家旨在扶助中国弱势群体基金会的想法。今年五月的汶川大地震则让他与志同道合的中国人加快了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的步伐。"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德国人,人都是愿意做善事,愿意帮助弱势群体的。我想我们基金内部的理事会和董事会有足够的人才来做这些项目,而且基金理事会的成员,在学术界也好,在企业界也好,都是相对有成绩的人,他们会有足够的信誉度。我们对基金会完成自己的使命是有信心的。"

由华人出资、华人管理的逸远基金同样吸引了德国人的注意。前来参加基金成立并且为基金颁发证书的北威州杜塞尔多夫行政行政专区副主席乌尔里希·莱帕尔(Ulrich Lepper)对逸远基金会和它的目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谈到基金会成立的意义和在德国社会的影响时,莱帕尔说:"基金会以及基金会所追求的目标肯定会在包括德国民众在内的整个社会中引起广泛的注意。大家会饶有兴趣地关注(基金会的)活动的开展。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基金会与中国建立广泛的联系,与中国一道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想德国民众对此肯定会有浓厚的兴趣。"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