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巨款-鹿特丹港以扩建对抗危机 | 经济 | DW | 26.06.2009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经济

投资巨款-鹿特丹港以扩建对抗危机

来自加勒比的香蕉,来自非洲的鲜花,来自南美的肉产品,许多东西经过漫长的海上之旅,然后才进入我们的厨房和起居室,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这类物资的一个重要吞吐中心是鹿特丹港。它是欧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港口。然而,经济危机在鹿特丹港也留下了痕迹:船少了,集装箱少了。而这个危机来得真叫不是时候,因为这个海港刚开始它的扩建工程,涉及到许多亿欧元的投资。

鹿特丹港口

鹿特丹港口

海浪拍打在码头上,工人们喊着工作口令,海鸥尖叫着飞来飞去。如果您是这样设想鹿特丹港的,您会失望的:风的呼啸和一艘渡轮的马达声,这就是您听得到的所有的声音了。工作在这里静静地进行着,因为机器和电脑早就取代了许多传统意义上的码头工人。今天,给一艘集装箱船卸货,只需要几个人就行了,自动起重机承担了主要的工作。


喧闹的地方在海港的西面。推土机每天把份量巨大的沙土倒到北海中。这个港口要以这种方式扩展,在不久以后要能够给轮船和集装箱提供更多的位置。港口经营公司的明科.范黑岑认为,这是一个必要的步骤,"我们需要扩展,因为今天的港口区已经几乎全部被占满了。我们当然要让我们的客户们看到,鹿特丹港将会变得更大。"


增长和扩展,这是与其它海港竞争中的两个关键词。其实,今天的鹿特丹港已经有了那么多"之最",已经让人头晕目眩:就所有商品而言,它已经是欧洲最大港口,就石油的吞吐而言,它甚至是世界最大的港口。起重机和仓库覆盖在1万公顷的土地上。从这个港口历史发源地鹿特丹市中心开始,泊船码头向北绵延40公里直到北海。这个海港早就拥有了自己的高速公路。


但是,巨大的规模也无法掩盖鹿特丹港受到经济危机冲击这个事实。只装了半船货入港的轮船,高高堆在草地上而未受利用的集装箱。这个港口成了体现危机的一副面孔。这对扩建工程来说是个恶兆吗?范黑岑不以为然:"这不会让我们变得烦燥不安。您要明白,我们在1995年就开始了规划。当时情况不糟,但也不是特别的好。我们始终有一种非常长的规划视野,至少20年。在20年里,肯定会有危机期也有繁荣期。这些因素不能对我们的港口扩建起到决定性作用。"


长期的规划,把风险计算在内,这是一个总投资达150亿欧元的扩建工程的必要前提。资金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私有企业,对这些企业来说,在经济危机时期,这样的投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不管出口下降的情况怎么样,新生的港口面积有一半已经出租,尽管这些地方还只是建设工地,要有很大想象力才能看到这里将来的港口模样。


一个未来的租借客户是APM Terminals。这家丹麦企业要拥有第二个集装箱码头,尽管目前鉴于危机的原因吞吐量减少了15%。然而在该公司副总经理弗朗克.塔策拉的话里,听不出一点危机情绪来:"危机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我们看到了吞吐量的下降,但并没有出现我们没事可干的情况。要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前景:两三年前,我们在鹿特丹港这里还经历过一些瓶颈,能力不足的情况,从这点出发,我们对现在能够喘一口气其实是高兴的。"


塔策拉利用这个喘气的机会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工作:这个新的码头要拥有最现代的技术,几年后,这里将实现轮船全自动卸货。


总体上看,大家好象都对扩建感到高兴,尽管处在经济危机里,或者说恰恰是由于发生了这场经济危机。在港口区田园风光的村庄罗岑堡里,唯一一家餐馆的老板马可.伦鲍姆感觉到了,客人餐饮的消费越来越少。他对港口的扩建抱着希望:"扩建意味着更多的工作位置,更多的船。这对经济是非常好的。"


更多的工作位置,不仅对经济而言有意义,对他的餐馆来说也应该是同样的。从新的港区坐渡轮到他的餐馆,距离近得很。


作者:Anja Koch / 平心

责编:乐然

  • 日期 26.06.2009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IbZG
  • 日期 26.06.2009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Ib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