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我要去“约塞米蒂”不要“雨伞”

2011年4月24日

对于初来中国的“老外”们,往往对于一切都感觉不可思议:吃火锅会流泪,被拍照像明星,过马路得学会辗转腾挪,交流则全要靠比划猜。

https://p.dw.com/p/1137X
习惯用刀叉的德国人用筷子吃饭还真要下番功夫。图像来源: AP

德国人算的上是世界上最爱旅游的民族之一了,但即使对于见多识广的他们来说,要想识得中国的真面目,还真的好好经历下这个极具神秘色彩的国家带来的文化冲击。

中国美食让人又爱又恨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不能不品尝下各种山珍海味及南北大菜。但吃中国菜也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第一次去中国,一位朋友把我从机场接出来后,直接带我去吃饭。第一次用筷子实在是太难了,而且吃的是饺子,还是水饺!"里欧(Leo Buchethenn)对于自己2008年在中国的第一顿饭依然记忆犹新。马蒂亚斯(Mattias Riesing)与他比起来可能要痛苦些了:"在重庆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吃了火锅。那个火锅实在是太辣了,我拼命喝水,不然真是没法吃。就感觉心跳加速,不停的流汗,眼泪也差点出来了。"

对于习惯了简单菜式的德国人来说,中国菜着实让他们大饱了一番口福。作为一名"中国迷",索尼娅(Sonja Piontek)在3年前去了中国,在那里她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为了能让德国同胞们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她还特意写了一本书--«中国,绿沙发和我»。对中国菜赞不绝口的她,却在商务会餐时陷入了纠结:"吃饭时,中国的合资方经常点很罕见很名贵的菜给我们吃,对于德国人的味觉和视觉,这些菜都非常特别。但有意思的是,一次在商务会餐时,他们也邀请我点些菜,我就点了些简单的,比如蒜蓉西兰花。我的中国朋友听到之后就笑了起来。后来他们说,在商务会餐时,你不要点这么简单便宜的菜。"

在中国当明星

有些金发碧眼、个子高大的德国人,在中国街头算的上是一道风景。不但经常有人上来搭讪,聊聊英语,就连被陌生人拉去拍照也成了家常便饭。不但莫妮卡(Monika Muylkens)经常感觉有人在看她,帅气的马蒂亚斯(Matthias Giesing)也对经常找他攀谈的人感到惊奇:"在北京和上海的时候,总有人来和我说英语,他们也许觉得西方人都会说英语。我很惊讶,他们总对我说,嗨,hallo。在北京的一个展会上,一个中国小孩一定要和我拍照。还有一次在火车上,查票员过来和我说,'你应该在中国工作,我们很缺人。'然后整个车厢的人都看着我笑,但我还是觉得很有趣。"

无厘头的交通

马蒂亚斯很喜欢中国人无端的友好,但在谈到交通的时候,他就不那么轻松了。他觉得中国的交通与欧洲的差别很大, 在中国,不但要学会过马路,躲汽车,就连在高速路上也经常是提心吊胆的。在索尼娅看来,不了解中国的人,第一次来中国,都会觉得中国的交通简直一团糟。她说道:"但是慢慢人们就会发现,司机在开车时会互相注意,人们也都会遵守一些潜在的规则,如果人们在中国开了一段时间车以后,就会发现,还是行的通的,司机相互之间还算和平相处,没有人竖中指,没有叱骂。"

交流不"给力"

当不会中文的德国人,与只会中文的中国人交流时,还真得下一番功夫。马蒂亚斯很有些天份,即使不会中文,但比划他却很在行:"我觉得可以用手或脚一起比划,有时候也能沟通。到现在为止,我还没遇到什么问题,基本上都能理解。"会说些中文的特兰德(Trendel Kamp)虽然与中国人的交流能多些,但在买东西的时候,也难免会遇到些难题:"10和4,这两个词很难。在买报纸的时候,我以为是4块钱,但其实是10块钱。"

谈到交流的问题时,索尼娅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下班后,我叫了一辆出租车,想去我朋友那。她住在一个叫做约塞米蒂(Yosemite)的小区。我之前练习了这个词的发音,在车上我很自信地对司机说,我要去约塞米蒂。他好像听懂了,我感到很自豪,想到,现在可以回家了。那时下了很大的雨,司机开到了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我尝试和他说,不,这个地方不对,错了,我想去约塞米蒂。但他一直说一些我完全不懂的中文,类似'雨伞'、'雨伞'。我说,不,不是雨伞,是约塞米蒂。然后他停了车,一个人跑了出去。我很无奈,5分钟以后他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把雨伞,递给我说'雨伞for you'"。

作者:梦圆

责编: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