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记者的《中国说明书》:名片与黄

编译:亚思明 2005年7月4日

《南德意志报》原驻华记者Kai Strittmatter撰写了一本《中国说明书》,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对许多中国概念、现象或者事物作出说明。例如,矛盾、名片、干杯、宣传、劳模、同志、小资、二奶……即便是在中国人眼里,这本由德国“老外”编撰的中国词典也十分新鲜有趣。下面,请看部分缩写章节。

https://p.dw.com/p/6s9l
这样递名片在中国算不礼貌图像来源: illuscope

名片

在中国,很多人都获得过两次新生:一次是老妈给的,还有一次则是名片上印的。如果没有名片,人简直都不能称其为人——除了农民和老外。尤其对于官员和商人来说,名片就像胳膊底下夹的公文包、手机铃响奏起的理查德·卡莱德曼钢琴曲,还有无时不在的呼吸一般重要。而且一有机会就要大量散发——只可错发不可漏发。需要注意的是:礼貌起见,递交名片应双手共举,卡片夹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据人类学家考证,中国社会森严的等级规范始于孔子时代。子曰:“必也正名乎!”名分的背后是等级和秩序、规范和准则。如此一来,头衔通常比姓名还要重要,一张名片印上六七个官衔和职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所收集的名片集锦中有几件瑰宝:其一:某省债务主管人曾经上过外国报纸,为了振其声名,名片上赫然标注:“世界知名人士”;其二:西藏自治区的某丹巴活佛,名片上排满了甘孜人大代表等五个显耀头衔、三重活佛称号,实在没给姓名及电话号码留地儿。那也没有关系——告别时他再补记在小纸条上。

如果要把中国简化成一种颜色,没有什么比它更合适不过了。毛泽东也许是中国的红太阳,他的人民却脱不了黄:黄河养育了黄皮肤的炎黄子孙。黄色是土地的颜色,是大漠风沙的颜色,还是秋天累累硕果的颜色。明黄代表富贵,璨璨生辉富丽堂皇,只有皇室才有资格受用。故宫精美绝伦的琉璃瓦、华盖上的波波流苏、沿窗大炕上的靠褥,还有皇帝的衣袍,无一不是黄色。1989年六四前夕,一部《河殇》贬损了保守自闭的“黄色文明”,呼吁国民迎接西方“蓝色文明”,走向蔚蓝宽阔的大海,告别尘沙扑面的黄土。 这一主张早已自绝于中国媒体,共产党政府教育人民爱国、爱党。(这种激情倒像是红色的。)

黄色在中国还有另一层意思:色情。一说“黄片”,北京的街头小贩就会拿出要在德国贝亚特·乌泽店里才能找到的东西。不过,这丝毫无损于黄色的尊严。亿唐网站为“明黄色一代”量身定做网上社区,深得中国雅皮欢心;谁要在上海扮酷,就得将一头黑发染黄。在中国,时髦不一定就是西化。自打历史上几个红头发、长雀斑的荷兰水手路过中国以后,老一辈的中国人就管欧洲来的叫“红毛野人”。 欧洲人也不甘示弱,报复性地反称其为“黄祸”。虽然不够友好,但也算是以前的一种文化互动吧。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