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新外长外交政策初现轮廓

2010年1月18日

周末,德国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结束了对日本和中国为期三天的就职后首次访问。《德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分析了新部长访问亚洲两大国的不同着重点:

https://p.dw.com/p/LYV3
韦斯特韦勒在中国会晤温家宝图像来源: AP

"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前往远东时,这样刻画了外交指导方针:德国外交政策面向价值和利益。这样的概念很模糊,提供了多种解释的广泛空间。但没有一次出访象这次访问日本和中国这样,形成了如此强烈的反差。

先去东京,后去北京,韦斯特韦勒想以这样的顺序发出的信息是:德国与日本拥有共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可以公开谈论所有问题。德国与中国在贸易关系上密切相连,但在普世价值问题上有深刻分歧,所以必须对话。在北京,德中分歧显而易见。与其前任相比,韦斯特韦勒至少在面向公众时更为明确地主张言论和新闻自由、宗教自由和保护少数族群。与杨洁篪一起出席记者会时,他多次谈到人权问题上的意见分歧,也提到达赖喇嘛。

从韦斯特韦勒上任近三个月来的一系列出访可以看出他外交政策的轮廓。这位自民党人不怕公开谈及人权和保护少数族群等棘手问题,他在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这样做了,这次到北京也不例外。第二个重点是同样公开地支持德国出口业。韦斯特韦勒不放过在国外宣传德国产品、清除出口障碍的机会。"

《时代周报》也从韦斯特韦勒的行程分析了德国新外长的对华政策。特别注意到这位外长三次公开提到德中分歧:

"首次访问时这样做已近乎不友好,何况友善的杨洁篪普遍被视为最平易近人的北京当权者之一。杨洁篪看来很耐心,他想必知道,这位德国外长正受到德国媒体的密切注视,看他是否仅仅充当德国工业界商业利益的代表。

韦斯特韦勒当然也知道自己受到这样的怀疑,他巧妙地做出了反应:作为德国外交部长,他没有理由掩饰德国经济界代表的利益。但在涉及言论和宗教自由、少数族群文化权益和普遍人权时,经济利益与德国明确代表的价值观并不矛盾。

目前中国形势的可悲真相是,中国政府恰恰认为两者之间有矛盾。目前,它正以维护所谓的国家利益为由,大力限制人民的权利,特别是言论和新闻自由。德国政治家明确表示不能接受这样的逻辑、但是愿意与中国继续对话,如有可能甚至可以加深对话。韦斯特韦勒很好地完成了利益和价值观之间的平衡动作。但我们要问,中国政府是否对此感兴趣。自奥运以来,在涉及其利益时,它越来越多地采用威胁手法。"

摘译:王羊

责编:叶宣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