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手工行业的“游学”传统

Guido Korzonnek 2007年3月25日

中国唐代的佛教高僧玄奘,长途跋涉前往印度,为的是求取真经。这种不畏艰辛,向外虚心求教的学习精神,是人类求上进,获取进步的一种原动力。在德国,手工行业也拥有这种云游四方,广泛实验的学习传统,也就是所谓“游学”的传统。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https://p.dw.com/p/A94t
能工巧匠图像来源: dpa

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德国民歌,歌词写的是:作为一名磨坊工人,如果从来没出远门游历过的话,就不是个好的磨坊工人。至于其原因何在,现代人已很少深入探讨,重要的是,当人们游性大发、郊游踏青的时候,就会开怀高唱这首歌曲。不过,这首歌儿确实含有特殊意义,它歌诵的是一个流传至今的古老传统:也就是手工艺学徒出师必经的历程:当学校学习结束后,他们必须远离家门游学四方,检验自己学到的手艺,并搜集其它工艺技巧,累积经验,完成出师的最后一道程序。一般大众称这些游学中的手工匠为“游学汉”。这种游学机制具有调节和带动市场运转的功能,尤其在危机时期最能产生积极效应,例如上世纪二十及五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即是如此。时至今日,因劳动市场处境低迷,手工业者又开始游走四方。

游学已一年半的陶器女工谢泽娃,开始的时候纯粹出于好奇,她说:“我不是在德国出生、成长的,完全不知道有手工学徒游学这件事儿,直到接受陶器手工培训教育时,一位同学跟我说,正在考虑是不是该进行游学,才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但事情并不是说走就走这么简单,还必须满足一些前提条件:想出门游学的人,必须先取得手工学徒结业证书、未婚,及没有负债等。然后是添置一套“游学汉”制服,包括:一顶宽檐儿黑帽子、粗条灯心绒缅边儿长裤、一件黑马甲和同布料外套、一件白色无领衬衫和一条代表信誉,也直接被称作“信誉”的领带。

自古以来,游学汉自尊自觉的行为模式让他们与痞子或流浪汉有着明显区别。如果学徒在游学期间的行为出轨,就会受到“没收领带”的惩罚,从而失去这个职业所享有的“信誉”。一般情况下,游学汉踏上旅程时,随身只带一个装干粮的袋子和简单行囊,手里还拿着一根所谓的“游学棍”。

一般人以为“游学制度”是手工学徒的“专利”,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制服上可以看出学徒的不同行业。陶器女工谢泽娃说:“制服的剪裁大同小异,但颜色就有所不同了。每个行业都有一个代表颜色,例如乳白和灰色是石、砖、瓦行业的颜色;黑色是木工、车工等木材行业的颜色;金属为蓝色;裁缝是红色;园丁是绿色。有时候也可以跟其它颜色搭配。一顶至少带有3寸帽檐儿的黑色帽子,是我们制服的必须配件,领子往里翻的衬衫,代表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束缚,我们只受“信誉”的规范。”

德国总共约有六百到八百名手工匠,其中大部份都参加了所谓的“游学协会”。不过,具有传统的协会是不接受女性成员的,因此谢泽娃不可能入会。虽然如今已存在也接纳女性会员的游学协会,但谢泽娃属于那种云游四方、无拘无束的手工学徒,是无法固定下来参加协会的。虽然如此,游学手工匠仍设法保持有组织的联系。

无论是否参加协会,游学汉高度重视同业的团体关系。对在外游历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孤立无援。按照行规,三年零一天的游学行程,必须在远离家乡60公里以外的地区进行。当游学结束时,就回乡举行学成庆典,各地协会的兄弟成员都会前来祝贺,一同欢庆。互联网是今天同行之间的最佳联系工具,通过互联网,他们提供或交换有关游学工作机会的消息。例如谢泽娃就是透过这种联系,获得在威尔士学习及工作的机会。阿姆鲁姆岛“罗兰游学协会”管理中心的克格尔霍夫表示:“我们这儿有个学徒想到乌干达游学。目前我们协会中的许多学徒去了纳米比亚,因为那里有许多德国侨民,学徒到了那儿不会感到完全陌生。”

其实按照规矩,游学汉必须靠着自己的双脚,或骑自行车前进。游学中的学徒是不允许拥有私人机车的,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会遭人蔑视。因此去非洲的困难可想而知。打算去乌干达的亚里克桑达说:“一位住在乌干达的德国侨民,利用捐款要在那儿建造一座野战医院。我应邀前往,打算在那儿停留6到8个星期。我当然也可以骑自行车去,但那将是一趟旷日持久的行程,所以还是选择了坐飞机。不过我必须先打工挣飞机票钱。”

然而,手工学徒挣钱不容易,许多小手工车间的资金有限,只能提供食宿和一点儿零用钱。当然,游学的主要目的是累积经验,其间苦多于乐,经常有如冒险旅游,例如:当两个工作单位距离遥远时,住宿问题全靠沿途居民协助解决。谢泽娃提起了她的切身经验:“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首先观察形势,最好能找到一座教堂,因为多数教堂都会留我们住宿。最重要的是别慌张,设法找到一个落脚处。游学的路上,随时都可能遇到状况,有时甚至得在马厩里过夜。”

总之,离乡背井的游学生活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今天在这儿,明天又到了那儿。经常担心三餐不济或工作无着,是对学徒身心和专业技术的深刻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