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小伙在中国服民役 | 文化经纬 | DW | 30.09.200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德国小伙在中国服民役

成年后,德国青年须服兵役或民役。因耗时较长,他们削尖脑袋逃避,拒绝“浪费青春”。而尤斯特.乌贝克对自己的经历却津津乐道、赞不绝口,他的服役地点是遥远的中国。

不一样的中国生活让去过的外国人欲罢不能

不一样的中国生活让去过的外国人欲罢不能

高中毕业后,多特蒙德小伙尤斯特.乌贝克飞赴北京,为孤独症患儿康复中心做义工。如今,22岁的他返回德国,收获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和一口漂亮的中文。不久,他将在波鸿开始大学学习,专业是经济和东亚政治。他的远期目标:在北京拿硕士学位。

“生活在中国人里头,开始还真有点儿不习惯!”这个富有挑战精神的年轻人说。当时他寄住在一位老太太家里,据说老人是市长的姐姐,尤斯特.乌贝克住一个单间。他工作的地方距市中心30公里,这个组织受到国际捐款的援助,人称星星雨。

2004年8月,才在业大学了点中文皮毛的他飞往中国。飞机抵达莫斯科后,他又乘上横贯西伯利亚的火车,一路颠簸来到北京。“我服役的星星雨教研中心主要为家长提供帮助,让他们学习如何同患孤独症的孩子交流。”他解释说。受训的40多个家庭来自全国各地,课程为期11周,而家长们为此须排队等待两年。培训价格也不低,每个家庭300欧元。而培训教师的起薪为100欧元。

乌贝克还有一位来自巴伐利亚的同事。对他们而言,除了语言不通外,工作上的困难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为孤独症患儿工作,可对孤独症都是门外汉。”对孩子的个别治疗更是步履维艰,“我们付出努力,却常常见不到进展。”此外他们还帮办公室将德文合同译成英文,或者下厨房帮忙打打杂。

工作之余,当然少不了辽阔大地的发现之旅。“我觉得,去中国旅行还得到内地看看。不过若完全不懂中文,就不那么容易了。”在中国生活日久,他的汉语已有了很大起色。后来坐火车时,他甚至于同一位女教师用中文谈论德国的教育制度。波鸿大学的学习得选择一门外语,而中文当仁不让成为首选。

他是通过卡塞尔社会和平义工组织去中国服役的,这个组织每年向欧洲以外的国家推荐16到20名青年志愿者,服役时间为1年。除中国外,目前志愿者的服役地点还有比如日本、加纳、肯尼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志愿者没有国家补贴”,该组织工作人员维伦.海因斯说。他们也没有零花钱,志愿者的花费多来自社会捐款。

联邦局发言人海因茨.古恩特.迪克尔介绍说,据联邦局统计,仅科隆经不同组织推荐,就有近千人到德国以外服民役,他们做义工的时间最长2年,规定的时间仅11个月。而每年在德国或国外完成服役的德国青年为3500人。

一年时间,乌贝克在中国交了不少朋友,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引人入胜。“我心里现在充满对中国的乡愁。”他还打算去南美服一次民役。“国外服兵役使人生经历更为丰富,让你用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文化。”

乌贝克在北京认识了一位中国女孩,20岁的她是德语专业的学生,不过两个人用中文交流。现在,乌贝克不用专门飞到中国见她:这学期,女孩将在德国明斯特开始她的大学学业。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