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企资助:从小学中文 | 在线报导 | DW | 24.04.2007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在线报导

德企资助:从小学中文

德国南部施瓦本地区一家族企业资助当地中学每星期开两次中文课,以此培养自己所需要的后继人才。

学中文,要趁早

学中文,要趁早

德国南部施瓦本地区的小城Albstadt有一所中学名为Schlossberg。汉学家斯泰因(Susanne Stein)每周到那里上两次课,教20多名学生学习方块字。该校开设业余中文班已有三年,学生学中文是自愿的,也是免费的,因为是当地生产纺织机针的家族公司格罗茨(Groz-Beckert)每月拨出几百欧元资助的,一是为了吸引毕业生将来到本公司求职,二是希望从小培养多面手,希望其中某些人将来能够成为本公司管理中国或其它亚洲子公司的栋梁人才。

“对我们来说,这样做比大部分招聘广告更便宜、更有效。”该公司执行总裁林德纳(Thomas Lindner)这样说道。而且,在培养更符合本公司需求的各级员工方面也更有主动性。

近年来,德国企业都在抱怨很难招到合格员工,无论是初中还是大学,毕业生中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人不多,格罗茨公司也深有同感。许多企业认为,德国现有的中小学教育以及高校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全球竞争的要求,因此不得不自己上阵。

林德纳说:“德国普及教育水平虽然提高了,但产业界的要求提高得更快。中小学校计划经济式的适应机制反应太慢,远远跟不上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林德纳兼职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协会副主席、Reutlingen工商会副主席,他的这番话很具代表性。

在纺织机械领域,格罗茨公司的精密机针享誉全球。该公司在世界各地都设有分厂,员工总数近7000,其中近2000在德国,1600在中国和印度。2006年的销售额达4.8亿欧元,其中只有10%在德国生成。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当亚洲热潮远远不见踪影的时候,这家小地方的中型企业就在印度办厂了。各地分厂总经理的位子,林德纳还是希望由曾长期在母公司工作的德国人担任。他说:“我们非常注重的是,在所有分厂都原汁原味地贯彻我们的企业理念。”

当然,他也可以雇用在母公司接受过培训的中国人或者印度人。但他表示,成年(外国)人往往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融会贯通他们的企业文化。假如这些人提前离开公司,岂不前功尽弃。因此,他更关心培养德国本土的、但却具备全球运作能力的后继人才。

年轻人不应只学中文,而且也应该了解中国文化,越早越好,最好在中小学就开始。因此,Schlossberg中学的中文班学生也时常和老师一起参观有关中国的展览,吃中餐,看中国电影。格罗茨公司每年招收60名学徒工,其中一部分是和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的,专业是计算机或机械制造。就是这些学生也学中文。“他们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格罗茨公司负责职业培训和人事发展的维德曼(Nicolai Wiedmann)这样说道。

DW.COM

  • 日期 24.04.2007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AIux
  • 日期 24.04.2007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AI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