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失落的日记:一个德国家庭的中国记忆

2011年6月13日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德国之声的记者走进了一个德国老人的家,听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从中国到德国的家族历史。老人在寻找珍贵的,但可能已失落了的记忆。

https://p.dw.com/p/11XhK
福梅塔老人的祖父母图像来源: DW

90岁高龄的福梅塔(Ursala Frommelt)老人忙不迭地在厨房里张罗着茶水。或许是记者的到来让她感到兴奋,而我--一名中国记者的来访对她来说又多了一层特殊的含义。

片刻,一杯沁香的铁观音已经递到了我的手中,福梅塔老人又忙着把我拉进她的书房,自豪地向我展示她的收藏--书架上摆放着大明洪武年间的瓷碗、清代天地会铸的"天元通宝"的钱币;墙上挂着齐白石的弟子阮性山的国画;甚至书柜里陈列的都是有关中国的书籍。

福梅塔老人对记者说,她出生在中国,她的母亲也出生在中国。她的外祖父在中国生活了70年,直到1952年去世。她觉得她的心和这个遥远的国家系在一起。

福梅塔老人的中国缘

1881年,一名24岁的德国青年开始了他漫长的东方旅程。卡尔·史蒂芬(Carl Stepharius), 以一名钢铁公司代表的身份踏上了上海这片危险而浪漫的土地。很快,他就发现他在这里如鱼得水。几年后,他在上海和天津开设了自己的商行和钢铁厂,并把他的一家也接到风景秀美的北戴河。

"这个戴帽子穿黑礼服的是我的外祖父,旁边这位女士是他的女儿,也就是我的母亲。"福梅塔老人指着一副黑白相片对记者解释道。

照片里,几名身穿军服的男子正在调试一门大炮。而周围还站着几个身穿厚厚的马甲与长棉袄的男人。

Carl Stepharius mit den Kanonen
Carl Stepharius在中国做军火生意图像来源: DW

"我祖父主要是卖军火和钢铁。你也知道,军阀混战时期,对德国军火的需求非常大。他很快就赚了很多钱。"

但记者仍然感到疑惑:史蒂芬先生生活的70年,无疑是中国近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起义、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此起彼伏的混战,史蒂芬先生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

"我的外祖父非常尊重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他有很多中国朋友。我的外祖母甚至学会了中文。中国人对他们非常礼遇,甚至共产党对他们都很好。"

史蒂芬先生的女儿则嫁给了一名奥地利商人。这名商人一边做生意,一边给吴佩孚做了近十年的参谋。福梅塔老人至今仍保留着吴佩孚的太太张培兰寄给他父亲的请帖。1921年,福梅塔老人出生了。可不幸的是,富足美满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几年后,福梅塔老人的父亲因肠癌去世。她的母亲带着他们一家辗转回到德国,而她的祖父母则一直留在中国。直到1952年,95岁高龄的史蒂芬先生在北戴河溘然长逝。

70年的日记不明下落

1952年2月,福梅塔老人收到一封来自中国的信。

"福梅塔夫人,我们满怀沉痛地告诉您,您的外祖父卡尔·史蒂芬先生在本月7日下午受到主的召唤,安详地睡着,主将他带回了身边。他留下了70年的日记。我们希望能交到您的手中。"

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却很难被实现。联军的轰炸让福梅塔老人一家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财产。战后,他们艰难地度日,仅能糊口。在1952年,福梅塔老人一家没有机会去中国,一睹祖父母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并取回70年的日记--他们既没有钱,铁幕的放下也使这一愿望变得不可能。很快,史蒂芬先生的别墅被充公,这份70年的日记也变得下落不明。

1978年,福梅塔老人终于第一次有机会前往中国。在德中友协的帮助下,她去了北戴河,看到了她外祖父生前居住的别墅。这让她无比激动。然而遗憾的是,那么多年过去,这宝贵的日记已不知所踪。

后来的二三十年中,福梅塔老人又前后20多次前往中国,但仍遍寻不着这70年的日记。有人说它仍然存放在秦皇岛的档案馆,有人说它们在南京的民国博物馆。但由于某种原因,人们不能随意查阅这份日记的内容。

"从我的祖父的来信里我可以看到,他记述的不仅仅是他的个人意见。他同样也记载了许多当时的历史片段。我相信这份日记一定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再建德中友谊桥

"当我1978年去过中国以后,我就爱上了这个国家。所以我决定做点什么。我们联系了德中友协,跟她们说我们愿意给一名中国留学生提供奖学金。"

就这样,在福梅塔的帮助下,当时在中国刚刚大学毕业的黄力(音)来到了德国。

"我们像一家人一样。她已经毕业了,结了婚,生了孩子。我们还保持着联系。"

随后,福梅塔和朋友们一起创办了杜塞多夫德中友好协会,帮助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们。

"那时候,人们还不能像现在这样随意去其他的西方国家旅行。尤其是学核物理这样的专业的学生们。我们组织他们去旅游,帮他们办签证。或者有的学生就藏在我们的车上,偷偷地去巴黎,或者去维也纳。现在想想,真是有意思极了。"

于光远教授也曾是福梅塔老人的座上宾。谈起这段往事,福梅塔老人兴奋地说:

"当时于教授一定要给我写点书法。但是他没有带他的印章。于是我们就去厨房找了一个土豆,他拿小刀给自己刻了一个章,然后盖在了他写的书法旁边。"

在采访的最后,说起那70年的中国日记,福梅塔老人仍然唏嘘不已。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已经不抱任何盲目的幻想。她只想知道那本日记是否还存在,如果存在,能让她看一眼她就满足了。看着满头白发的福梅塔老人,记者不禁感慨万分。希望福梅塔老人能在她的有生之年实现她最后的愿望。

作者:李立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