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告别核能说再见-意大利也决定重返核能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18.03.2009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向告别核能说再见-意大利也决定重返核能

整个欧洲正经历着一场核能回归的运动。德国已经在讨论结束退出核能计划,英国和法国计划共同建造新的核电站,而已经退出核能30多年的瑞典也在计划制造新的核反应堆。欧洲国家中,只有比利时还在坚持退出核能计划。在这一背景下,意大利政府决定推翻已经执行了22年的退出核能政策。 德国之声记者报道如下。

德国的一座核电厂

德国的一座核电厂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发生后,意大利进行了一次关于是否继续使用核能的全民公投,有70%的人投票反对核电。在1987年到1990之间,所有的意大利核电站都被关闭了。如今,意大利的经济发展部长克劳迪欧·斯加尤拉宣布,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将开始建设一个新一代的核反应堆。斯加尤拉的能源顾问塞吉奥·加里巴认为这一决定很有道理。他说:"意大利政府相信,核能是欧洲的一个替代性选择。这有三个原因:核电站能使得我们在不污染环境也就是说没有排放的情况下生产能源;它能使能源企业安全地,大量地生产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的能源;它能使我们摆脱对能源的进口依赖。"

目前,意大利的85%能源消耗是靠进口来满足的。

意大利环保组织Lega Ambiente的科学委员会主席斯蒂法诺.齐亚法尼反驳说:"政府希望意大利重新回到本来在1987年已经结束了的核能时代。但是政府的计划是建立在绝对错误的假设上的。"

他还说:"核能技术不会让我们摆脱对能源的进口依赖。意大利没有铀,它也得需要进口。而且还要考虑到,地球上铀矿储备也是有限的。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现在能以合理的成本开发出来的铀材料将最多只够用60到80年。"

该组织的计算结果还显示,即使是这一数字也是在不再有更多国家建设核电站的前提下才有效。如果印度、中国和美国在不远的将来建设新的核电站,目前的铀天然储备将最多只能用上20到30年,或者必须要以极大的成本新开发出来。

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有成本问题,而且铀矿开采本身也要耗费大量能源,甚至开采耗能可能最后要超过它以后来所能生产出来的能源。环保主义者齐亚法尼认为,核电最多只能将天然气进口减少十分之一。

欧盟议会中绿色党派威尔第党(Verdi)议员莫尼卡·弗拉索尼认为,核能是一种昂贵的能源浪费,而不是一种有前景的技术。她说:"意大利自1987年退出核能后,没有像德国或者西班牙那样,在替代能源上投资,也没有为此进行过节约。意大利政府负债是世界最高的之一。建造一个核电站就要耗资40到50亿欧元。"

核能反对者还提出了其它理由来支持核能是过时技术的说法。他们认为,核能浪费时间,因为从计划到投入使用,一个核电站建设项目需要十年时间。而且新的核电站也不是绝对安全的。莫尼卡·弗拉索尼认为有必要讨论所谓的"核能是安全的"这一说法。她说:"公众被麻痹了,现在没有像1987年时那样的正反两方的讨论。经济部长说五年后核能将变得很安全,这是宣传,不是真正的讨论。"

环保专家斯蒂法诺·齐亚法尼还进一步指出了核能的其它风险,"核电站还需要生产钚,这是一种能用于核武器的原材料,这在恐怖主义造成的国际局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核废料的存储问题。经济发展部长克劳迪欧·斯加尤拉抢在批评者前面说,需要一个可信的核废料解决方案,并指出这只能靠企业来解决,"政府不会在这上投资,而是要创造条件,让企业来投资。政府可以通过准备金,为核废料的安全与最终存储创造财政上前提条件。我们当然也希望在这方面进行国际合作。"

但是,恰巧是意大利能源康采恩的国际化核能活动遭到公民的激烈抵制。2007年,环保组织在欧洲各地的意大利使馆门前举行了抗议活动,抗议意大利ENEL电力公司在东欧对有安全问题的核电站进行大规模投资,ENEL公司的30%的股份为意大利政府所有。在俄罗斯,ENEL公司刚刚与俄罗斯能源工业签订了一项合作协议,将接管OGK-5电力公司。在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ENEL公司也计划投资过时了的核能技术。意大利环保人士发动了一个数千人参加的抗议活动,活动的名字叫Stacca la spina,中文就是"拔掉开关!"

作者:Andreina Bonanni / 潇阳

责编:乐然

  • 日期 18.03.2009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HEfi
  • 日期 18.03.2009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HE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