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争夺战-中印只是加了一把火 | 媒体看中国 | DW | 31.03.2007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原料争夺战-中印只是加了一把火

德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朗哈默尔数十年来研究世界贸易的发展变化。上周,他在时代周报上发表文章,就以工业国为代表的北方和以中国印度等转型国家为代表的南方在贸易、原料、能源问题上的纠纷发表了看法。德国之声编译如下。

尼日利亚油田

尼日利亚油田

“人们抱怨中国、印度等崛起国家的需求带动了国际市场原料价格上涨。这一论点不可否认,但它忽略了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原料价格的发展态势始终取决于工业国的需求,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兴旺起到了附加的作用。

“然而,中印经济兴旺同时打开了这两个国家的销售新市场。我们支付了上涨的原料价格,但我们的出口商却获利于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史上曾发生过更糟糕的事,七十年代的石油价格暴涨就是一例。当时,原料市场的供应减少造成了价格上涨,而需求并没有变化。2006年,尽管原料价格攀升,但工业国经济的稳步增长超出了期望值,部分原因就在于情况有所不同。”

对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工业国大多保有戒心。中国向非洲国家贷款建设基础设施,尤其使减免了非洲国家债务的工业国担心非洲国家背上新的债务负担。朗哈默尔认为,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

“人们往往忽视了贷款一方通过发放贷款做期货交易时承受的风险。他们购买了长期获取原料的权利,以投资必要的基础设施作为回报。多年来,北方的财团害怕支付这笔费用。但对于接受贷款的国家来说,这样的投资则大大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贷款的一方必须对原料价格的发展做出评估,当然很可能做出错误评估。只有当原料价格居于某一界限之上,他们的期货交易才划得来。如果将来原料价格下跌,接受贷款的一方首先就成了赢家,不必投资基础设施的北方国家也会感到高兴。此外,那些想在这些接受贷款的国家中投资、采购和销售的北方国家企业也可受益于有所改善的基础设施。

“即使南南贸易强劲发展,它也会给北方带来好处。因为这时有许多货物投入贸易,而北方参与了这些货物的生产过程。非洲青年足球运动员穿着耐克或阿迪达斯的运动鞋踢球,这些鞋在由北方国家投资者在中国建成、配备有欧美公司总部技术的工厂生产。毫无疑问,这些贸易获得的一部分赢利必然要流向工业国。”

(本文摘自其它德语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欢迎读者来信讨论)

  • 日期 31.03.2007
  • 作者 德国之声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ABI3
  • 日期 31.03.2007
  • 作者 德国之声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ABI3